
塔什干某征兵站的综合教室,气氛宁静而紧张,一群年轻人神情专注地伏案答题,监考人员走来走去,不时查看着考生的答卷。你可能以为这是一场升学考试,其实这是乌兹别克斯坦适龄青年的参军选拔测试。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乌兹别克斯坦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新兴独立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防安全需求,其中,兵役制度的改革最为深刻彻底,对提高兵员素质、优化编制体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乌军目前实行的是以合同兵役为主、义务兵役为辅的混合兵役制度,其中合同制官兵比例约占70%。在建军初期,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一样,也实行2年义务兵役制。随着青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合同兵役制的发展,乌军于2003年将义务兵服役期缩短至12个月。这样,一名地方青年从穿上军装,熟悉部队生活,再到初步掌握战斗技能,就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还没有进一步提升军事素质,就到了退伍离队的时间,对保持部队战斗力十分不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乌军在各军区都设立了士官学校,专门招收合同制士兵,经过9个月培训,分配到部队担任初级指挥和专业技术士官职务,成为基层带兵骨干。同时,乌各州市地方政府也都建立了适龄青年技术培训学校,专门为适龄青年提供入伍前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得新兵入伍后不必一切从头学起,以弥补服役期过短所带来的缺陷。
为了培养青年的军事素养,乌国的所有中学都要进行140个学时(相当于1个月)的军事训练。我曾到一些学校参观,亲眼看到这些“学生兵”训练,有板有眼,一丝不苟。
在征兵方面,乌军从2008年11月起,摈弃了每年进行春、秋两次征兵和复员工作的做法,改为每年一次春季征兵。新制度实施后,乌军集中施训的时间大幅增加,由过去的5个月增至10个月,不必再过多分散精力到“迎来送往”上。
如何吸引优秀青年参军?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提高军人待遇和社会地位上大做文章。
义务转合同。义务兵服役满11个月后,可向所在部队指挥机关提交转为合同兵的书面申请,经研究批准后,士兵可与所在部队签署服役合同,期限为3年,合同期满后可视个人表现和部队需求续签。相比地方同类技术工人,合同制士兵的物质待遇通常要优厚得多,养家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