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全国国防法规竞赛又拉开了战幕,荆博同样以百倍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不久,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发出表彰通报,荆博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他在日记中抒发着自己真挚的情感,“冲锋!冲锋!我要像师兄方永刚教授那样,永葆冲锋的激情!”
2012年10月23日,“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在四川绵阳召开,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商国家继续教育的发展大计。青年硕士研究生荆博的一项学术成果《对新型作战力量指挥军官科学开展继续教育的理性思考》,在众多学术成果中脱颖而出,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科协、解放军总装备部、清华大学等主办单位教育专家、评审委员的高度认可,被评为国家继续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优秀科研成果,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继续教育》将此成果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刊发。
多年来,青年军官荆博先后亮剑国内外赛场,屡获殊荣,相继获得了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国防法规竞赛二等奖、全国教学改革征文研讨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人文原创大赛优秀作品奖、全军联合作战知识竞赛一等奖、全军网上建言献策金点子奖、全军院校“军旗下成长”文学大赛一等奖、全军院校“共和国与军人”主题征文大赛一等奖、全军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军网络文学大赛二等奖、全军院校“雷锋精神”征文研讨二等奖、国防大学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等30余项奖励。望着他所取得的这些可喜成绩,笔者的耳畔再次响起了荆博的豪言壮语,“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即使强手如林,更要勇于亮剑!”
真爱谱写天地间
当笔者与荆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原副院长、政治系教授崔常发将军交流时,老将军告诉笔者,荆博这名学员有着极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他在自己追求进步的同时,始终不忘关心他人,特别是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挺身而出,第一时间“亮”出自己,彰显了一名新时代青年军官对人民群众的火热爱心。
早在荆博刚刚进入军校学习时,一个周末下午,外出办事的他偶然间看到了一张团市委制作的宣传画,画面上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顿时触动了荆博的内心。不久,学校组织学员到驻地的希望小学,为小学生们进行国防教育,并开展义务劳动。在活动中,破旧的教室,勤奋的学生,特别是孩子们质朴的笑容,令荆博感触很深。
几天后,荆博的一双球鞋开了胶。他在去商场买新鞋的路上,经过一个胡同,此时,有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向他走来。“叔叔、叔叔,我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好想吃肉包子!”荆博看着小男孩,顿时一阵心酸。正当他把手伸进兜里准备掏钱时,身旁路过一个中年人突然说:“小伙子,别上当!他们很可能是有组织的乞讨!”当然,荆博在报纸上也曾看到过相关报道,但最终他还是决定掏了15元钱,放到了小男孩的手上。“好孩子!去买包子吃吧!”“谢谢叔叔!”
突然,胡同深处顷刻间跑来了一群孩子。此时此刻,在荆博面前,足有10多双稚嫩的小手!不远处,又有几个孩子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荆博顿时愣在那里。他想,照此发展下去,我就是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恐怕也是杯水车薪呀!怎么办?最后,无奈的他,只好选择快速离开了这个胡同。
在人潮涌动的大街上,十几双小手的画面不停地在荆博眼前闪现。难道真是有组织的乞讨?想着,想着,那十几双稚嫩的小手,如同10余把锋利的尖刀,深深刺痛着荆博的内心!他认为,“虽然那些组织孩子们进行非法乞讨的人员很可恨!但这些孩子本身却是无辜的!现在就去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开了胶的鞋,粘上以后照样穿,新鞋不买了!把这些钱捐给失学儿童,能多帮一个就帮一个!必须让他们重新回到学校学习,绝不能让孩子们流落到社会上,甚至成为那些非法组织赚钱敛财的工具!”从那时起,荆博就用自己积攒的津贴费、书稿费、奖学金万余元,先后资助了11名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并坚持每年通过中国邮政的爱心窗口,为困难儿童邮寄“爱心包裹”,他的一系列爱心行动,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爱心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