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奸恶”翻案是文化入侵战的软刀子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王登科 程宇一责任编辑:刘航
2016-10-19 21:09

为“奸恶”翻案是文化入侵战的软刀子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王登科 程宇一

9月20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对新浪微博“作业本”孙杰、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恶意攻击英雄邱少云一案做出判决,判决被告三日内向邱少云之弟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人民法院的判决在向广大公众澄清历史、揭示真相、以正视听的同时,也给那些沉溺在“历史虚无主义”中不能自拔的人敲响了警钟。

此事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此事背后所激荡起的巨浪却久久未能平息。文化入侵战,这个名词跃进笔者心头,久久难以释怀。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也许真实存在的场景:一个带着金丝眼镜,面色苍白、瘦弱不堪的青年,端坐在计算机面前,手指头在键盘上敲几下,所带来的破坏力完全可以超过一个肌肉发达、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这不是小说里的场景,这是战争,这是21世纪里正在上演的战争。我们把这种虽不流血但却破坏力惊人的非军事战争行动,称为文化入侵战。如果将抹黑英雄当做是文化入侵中一头来势凶猛却虚实可辨的“纸老虎”,那么为“奸恶”翻案就像是软刀子一样,一刀刀割在我们的价值观信仰之上。

抹黑英雄的攻击与反攻击战,早已在中华大地上打响。从“质疑”黄继光、“还原”刘胡兰到“解构”狼牙山五壮士,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悄悄披上了“学术研讨”“还原真相”的外衣,罔顾事实质疑历史,戏说贬损煽风点火。且不提有些人在网络上假借“学术自由”之名鼓噪声势、传播谣言,少数别有用心者甚至使用诸如“烤肉”这样恶毒的言辞丑化先烈、“恶搞”历史。但是在这表面上的巨浪之中,还埋藏了一股更为险恶、破坏力更为惊人的暗流,这股暗流就是部分反动势力在悄悄为“奸恶”翻案,貌不惊人却又有着后患无穷的危害。

相较于抹黑英雄的手段,为“奸恶”翻案的行为则是一种更为隐晦,更为“高明”的文化入侵战争,就像金庸小说里的“十香软筋散”一样,无色无味,待到发觉已经是无药可解。抹黑英雄的手段过于低劣,也过于容易激起群众的愤怒,过于容易被历史的判官拆穿。而为“奸恶”翻案,则是披着重现历史真相、言论开放甚至是学术自由的伪装衣,在人群中播撒毒害民族价值观和是非观的毒药,以一种更为温和、更不易察觉的方式,将我们的民族信仰腐蚀出一个个黑洞。

2014年上海市文联为日本侵略军的御用作曲家陈歌辛举办百年诞辰音乐会,引起各界喧哗;黑龙江方正县打着发展中日关系的名头,为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满洲开拓团”树碑立传;《汪精卫:一个理想主义的汉奸》《魏忠贤真的很坏吗?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了》《刘文彩真相》《看色戒,说汉奸》,一套套“美化奸恶”的“说辞”,在网络生态环境中“野蛮生长”。这些背后悬锁着“历史虚无主义”链条的恶意事件,涉及到的人物面极其广泛,使秦桧、慈禧和袁世凯等早已盖棺定论的反面人物,竟摇身一变,成为了正面人物,甚至是为国牺牲自身声誉、曲线救国、忍辱负重的英雄人物。美化“奸恶”像是在打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结,最终却编成了一个网,围剿的猎物却是我们的民族信仰和价值观念。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前苏联这个与美国抗争了几十年的超级大国,在战争的烽火中没有倒下,却在文化的侵蚀中由内而外的地震般坍塌,超级帝国的衰落,正是由于文化精神的断裂腐朽。随后的南联盟解体、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直到现在仍然战火四起的阿富汗和叙利亚,每一次西方势力的屠刀中,都藏匿着文化入侵的先锋。

为“奸恶”翻案的事件,一方面旨在松绑每一个人心中的是非观,使人心中的道德天空蒙上了一层阴霾;另外一方面,则是打破了正义与邪恶的界限,破坏了道德的基础,腐蚀了国家的共同记忆,使全民族精神世界的自制力和自控性陷入了虚弱状态。

而这种美化“奸恶”的行为之所以层出不穷,必定是有外部势力的力量作为支撑,提供资金、渠道等资源。并且当前国内对于该种行为定性、量刑的法律也存在空白,使谴责惩处的制约性远轻于污蔑英烈所承担的后果,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当抹黑英雄的行为已经在历史和现实的打击中,节节败退,我的同胞们,我们不能太早庆祝胜利。为“奸恶”翻案的另一场阴谋,已经像一条蕴含剧毒的眼镜王蛇潜伏在我们身旁,稍有不慎,就要使我们的民族信仰和是非价值观遭到重创。而我们在几千年的文明里成长起来的民族信仰和是非价值观念,与人民的关系正如“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我们唯有不断提升辨识能力和增强我们的斗争手段,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心存敬畏的立场,勇敢的拒绝或奋起反击,为“奸恶”翻案的人和行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