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邵远光:用“笔杆子”落实“金点子”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王薪宇 发布:2017-10-13 09:10:2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清晨5时30分,天刚蒙蒙亮,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里一片静悄悄。远光轻手轻脚下床,来到加班学习室,轻车熟路从书架上取下一份军报。半个小时后,急促的起床哨打破校区的宁静,学员们迅速起床、整队、集合出操,远光第一个站在了排头。

这是记者不久前在南京校区学员一队采访时看到的一幕。远光全名邵远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迷”,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该队新闻报道小组写作能手。

说起军事,远光在他的文章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因为向往军营便播撒下筑梦军旅的种子;因为迷恋军事便笃定了报考军校的想法。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军校三年多的时间,他每门课程都名列前茅,每项技能都得心应手,每个岗位都兢兢业业。另外,他还利用课余休息时间从图书馆借阅军事文献、战例战史,接不到就自己出钱买。从国防科技大学转轨分流到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前夕,远光把看完的书籍全部寄回家,整整一个背囊满满当当都是军事理论著作、兵器武器介绍、战略战术构想分析等书籍。而今,在他的书架上又出现了厚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国防建设学》《凯夫拉军团:美国陆军转型》……只有平时的日日为继、久久为功,才能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在军事理论课堂上,无论是战例研讨还是理论讲解,他新奇独到的见解和滔滔不绝的发言总能惊艳全场,对于军事的痴迷可见一斑。

提到写作,远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不了最聪明的人,就做最勤奋的人。写作是个苦差事,古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见解,今有“掉头发、费灯泡”的俚语。但正是由于“苦”,所以才更凸显了“写”的难能可贵;正是因为“难”,所以才更加彰显了“写”的分量。接触新闻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写稿投稿的目标,写了投、投了写,一直写、一直投,就连周末也不休息。同学对他的评价:他不是在写稿、改稿,就是在去发掘稿件的路上。

一次,全军政工网编辑打来电话,告诉他有一篇稿件需要修改,由于时间比较紧、时效性比较强、改动幅度比较大,再三叮嘱要在下午六点之前修改完毕传过去。时间紧、任务急,他说干就干,编辑挂完电话,“粘”在了凳子上,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改稿之中,写了改,改了写,边改边写,有的刚写好又被删除掉,稿子改好以后,赶紧给编辑传了过去,当编辑那边反馈稿件通过的时候,他才发现因为改稿太过投入,错过了晚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加班加点也是常态,可他就是乐此不疲。涓滴见沧海,和风春满园。也正是凭着这种勤奋,让他能够斩获全军政工网建言献策之星的佳绩。

从“军中清华”来到“战神摇篮”后,远光更加坚定了干好新闻报道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的信念。白天,他去训练场观察战友训练,采访训练经验;晚上,他和同学们唠家常,挖掘整理新闻线索;深夜,他挑灯夜战,用“笔杆子”落实“金点子”……伴随着一篇篇带着热气的稿件见诸报端,他收获的成果也越来越多。如今,远光在各类网站、报刊发稿累计50余篇,其中他在全军政工网撰写的网文《从摩苏尔之战看城市攻防》《模块化部队中的政治工作探索》《中国海外军事基地发展建设展望》等被网友频频点赞。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远光也自然成为了学员队的“知名人物”,提到远光,大家都知道他的三件宝:一个台灯,一支水笔,一份军报。

千余字篇幅,书写胸中大义;三五寸天地,指点疆场乾坤。“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回首来路,我觉得写作路犹如人生路,当你真正把酸甜苦辣都尝过,人生会给你丰厚的馈赠。”远光说。

 

责任编辑:于美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