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让炮弹飞”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赵海涛 雷尚武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8-06-29 15:54

神枪手百步穿杨,神炮手弹无虚发,无疑是千锤百炼的结果,而面对指导教员少,训练装备不足,实弹射击时间紧的诸多客观问题,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的教员和学员又该怎样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就让我们去看看“让炮弹飞”背后的故事。

贴实战——战术背景教学,让炮弹“打得好”

“同志们,上级指示我们前方必经路口被敌人释放了神经性化学毒剂芥子气,成为染毒地带……通过时,所有人员采取全身防护,带面具,扎好三口,带车骨干督促盖好篷布,关好车窗、车门……”战术课上,面对突发战术情况,担任模拟连长的学员马晓林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全连。

去年上半年,随着校区编制体制做出调整,一部分教员确定退出现役,一部分教员转赴其他院校任职,教学力量极具薄弱,同时学员的编制又增加了三倍,沉甸甸的担子对于整个校区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今年刚开学,战术教研室又将迎来实弹射击这个重大任务,时间一天天逼近,如何使实弹射击“打得好”成为了战术教研室着重研究的命题。

“学员多,教员少,那就以学员为教学主体,翻转课堂,让学员变客为主,让教员变教为导。”战术教研室黄进教员这样解释道。

为了使学员更好地适应战场需要,切实增强打赢本领,教研室以实战为背景,从下达课目、组织指挥到总结讲评全部由学员自行指挥,教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出各种战术情况,也就是“挑事儿”,然后纠正在实施过程中学员出现的指挥错误。自此,课堂上学员思考的问题多了起来,指挥的声音多了起来,奔跑的身影多了起来。

“教员出难题,学员来解决。这种翻转课堂的做法使得学员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迫使其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也加强了其技能与理论实践的融合。”教学讲评会上战术教研室潘建明主任总结着课堂“奇效”。

先开火——以点带面训练,让炮弹“打的快”

教学火炮少了,受训学员多了;训练时间少了,技能要求高了。如何保证战场上技能熟练先于敌人开火,这是摆在实弹射击教学课前的又一大难题。

“模拟考核,哪一组先来应战?”杨靖教员话音未落,学员刘帅主动请缨:“报告,我们组先来!”

炮手就位,火炮展开,检索目标,标定参数……时间在紧张中流逝,口令在沉稳中传诵。

“时间优秀,下一组……”。教员的秒表数字肯定了学员刘帅的训练成果。

大家明白,面对装备少,要求高的训练难题,能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教学上的精心设计。

“训练要以点带面,多点开花,‘不能让装备闲着’是课堂上的第一要求。”杨教员每节课开始总这样说到。课上,为充分利用仅有的几门火炮,教员展开“两条线”,第一条首先由教员单对单指导一组学员在各岗位动作,再由该组学员担任小教员指导其他学员各自动作,教员只负责检查纠正。第二条是教员指导教练营战士进行示范班摆演,各组学员编组进行观摩学习,而后进行协同动作,由教练营战士一对一指导纠正。

炮场之中,火热的训练热情驱散了料峭春寒,炮上炮下挤满了如饥似渴的学员,从茶余饭后到周末假日,教员们接到的问询电话不断,学员们交流探讨热烈,形成了一张紧密的知识“传导网”。以点带线,以线成面,最终绘成实弹射击这幅画卷。

“以授课教员为根,以教练保障营战士为枝,才能使学员最终花开叶茂。这样学员的‘技能之树’才能茁壮成长。”看着考核成绩,杨教员欣慰道。

全覆盖——勤学苦练拼搏,让炮弹“打的准”

学员李志国是队里公认的“射击第一人”,无论是从计算诸元精度,射击指挥还是作业时间,无论是手工作业还是计算器考核,李志国的成绩总能保持在优秀以上。要问有啥秘诀,他指了指那本翻得有些破烂的射击习题集。

临近实弹射击,为了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每天晚上李志国都加班到深夜,而在他的周围,这种身影不在少数……

“又是一箩筐的废弃电池,这诸元计算器还真是费电……”提着旧电池回收筐的学员巴桑次仁一脸无奈。实弹射击迫在眉睫,各种技能考核也是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射弹全覆盖,教员压力大,学员也不放松。正因如此,课上,诸元计算器按键声连绵不绝,课下,“滴滴”声也响个不停。

“交废弃口令记录卡了。”学员张璐洋推开了一班宿舍门,又看见桌子的右上角堆着厚厚的一摞。自从实弹射击强化工作开展以来,课代表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尴尬,拿回来的口令记录卡不够用。一节课练习四、五的题,一个排一上午就是三四百张记录卡,一个队一天就是一千多张,一周下来就是上千张,这还没有把学员课余时间使用的算上。虽然反复擦、反复用,但记录卡还是供不应求。

“实弹射击时间紧、任务重,要想全院2000余名学员都能圆满完成任务,离不开教员的付出,也离不开学员的努力,只有协同用力,搞好配合,才能真正做到贴实战、先开火、全覆盖,真正的‘让炮弹飞’。”校区领导如是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