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回味悠长“大锅饭”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傅岩松责任编辑:薛妍
2018-08-08 17:08

我穿上军装成为军校生的年代,还是粮票年代。

那时,离开家乡之前的一项必要手续,就是到粮站去注销粮油关系。

注销户籍关系和注销粮油关系,意味着脱离血缘关系的家庭户口本,进入到一个原本互不相识的名册中。通知中特别强调,这两种关系是“注销”而非“迁移”。

抛开从老百姓到军人,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两个转变”的翻天覆地变化不说,单沿着粮油关系这条线来讲,我又进入了一个军营“大锅饭”时代。

军校学员。(历史资料图)

我在的那所专业技术院校以学习班为基本管理单位。每班24人,三分之二男生,三分之一女生;住宿时八个人一个宿舍,男生两舍,女生一舍;吃饭的时候每舍一桌,每桌四个菜,到食堂时已经由炊事班提前打到盘子里,摆在桌子上,主食则由自己打,用我们那位荣立二等功的食堂老管的话来说,“吃多少打多少”。

我对这样的日子似乎颇为习惯,寒来暑往,四季欢畅,从入学到毕业走得很快,告别学员身份成为干部,又是一件件事情的苦干,一个个单位的轮转。

直到有一天中午,已经当了三十年的兵了,告别军营“大锅饭”多年之后,我手里拿着一个打饭卡和自助餐盘,排在机关食堂的窗口前,看着稀疏的几排老老少少,忽然发起楞来,三十年前在军校吃“大锅饭”的那一幕幕仿佛来到眼前。

为什么那时大家都在一个盘子里夹菜吃,不怕大家互相抢吗?不怕彼此闹矛盾吗?不怕影响同学关系吗?为什么那时不实行分餐制呢?虽然那时是军队物质保障比较艰苦的时期,但每个人的标准、定量都一样,把饭菜分到每个人的饭碗里不是更公平吗?

其实就是那么一楞的功夫,三十年来从未想过,三十年来也从没弄明白的道理,一下子就悟开了!

军事训练。(历史资料图)

那时候军营里吃“大锅饭”,固然有物质条件不足的原因,但更为主要的是,要通过一碗饭、一盘菜,磨合战友之间的关系,增深战友之间的情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