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教育要贴近实战,症结在哪里?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晓责任编辑:薛妍
2018-08-23 16:33

近年来,随着我军军事建设的提升,对外开放程度也随之不断加深。每年,中国除了会派遣部队或精英参加世界各种军事竞赛外,还派出留学人员到国外军事院校(包括美国的军事院校)进行深造。201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邀请了英国桑德赫斯特军校的两名军校现役军官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理工大学,参加我军举办的国际军校学员交流计划,甚至还允许了BBC记者斯蒂夫·休利特随行报道。这是我国军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展现的大国自信。

我军展开类似的军校交流,除了自信的因素外,还有近年来部队如火如荼的“实战化训练”趋势。这种趋势自然也跟着进入军校了。一系列“实战化”的新因素,开始融入到军营“象牙塔”之中。这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历史上,中国军校并未彻底与实战绝缘,仅原南昌陆军学院就有多次直接参战的经历:上世纪50年代初,学院“以战斗的姿态完成学习任务”,选派教员奔赴朝鲜战场观摩;数年后,又挑选出200多名爆破经验丰富的学员,秘密前往越南人民军连排任顾问,直接参与对法殖民者的奠边府战役。

然而长久的和平,让“实战”渐行渐远。自1964年大比武之后的几十年间,军校的体能训练大都偏爱刺杀操,动作整齐划一,很威武,虽好看却不实用。多年后,再次触动中国军校实战化思维的是,2011年的一次国际竞赛。那一年,西点军校组织“桑赫斯特”竞赛,其参赛队是从58个学员队中选出一个建制班参赛。而参赛的解放军理工大学则是从4000多名学员中,遴选优秀队员,组成参赛班。最后的结果实在是相差太悬殊。

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军校训练强度不够。

西点军校学员早上6点起床,夜里12点熄灯就寝,没有午休。新学员则更勤奋,通常还要提前起床,为老学员洗衣服、熨烫军装,把他们的军靴擦得铮亮。美军坚持这种貌似粗陋的传统,却是在培养西点军校学员的领导能力——“欲领导他人,先得学会服从”。我军的军校学员,给基层部队的感觉,多数是“知识分子”、“学生官”、“娃娃官”、“独生子女”等印象。体能训练不够刻苦, 缺少拼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