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初心与坐标①|“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朱德外孙这样讲述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作者:刘建 发布:2018-12-05 15:57:57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他们的故事

穿过战火硝烟

直抵人心

他们的风骨

经过岁月沉淀

历久弥新

他们是老一辈将帅和革命者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巍峨丰碑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反映新时代强军事业的新气象新风貌新作为,值此八一建军节,中国军网联合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推出“初心与坐标”主题系列报道,陆续邀请老红军后代讲述父辈往事,期待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

刘建,朱德外孙,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感谢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

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感谢萧南溪同志大力协助!

“初心与坐标”主题系列报道之一

“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这是毛主席对朱德的评价

在家人眼中朱老总又是什么样子呢

请听朱德外孙刘建的讲述——

“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爷爷在入党以前就已经是滇军名将了,为了接受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他毅然抛弃了优厚待遇,追寻共产党欧洲支部,后经周恩来介绍入党。

爷爷和毛主席始终在一起战斗,在井冈山他们摆脱了内部的悲观失望情绪,共同确立了游击战的战法和16字诀。1929年4月5日,以毛泽东和朱德为主要负责人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共中央的信中,将红军游击战的作战原则正式地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带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将其称为16字诀。

“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是毛主席对爷爷的评价。毛泽东在和陈毅同志谈到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的时候,曾深情地说,朱总司令当时是临大劫而不辱。

毛主席与朱德在陕西宝安县合影。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集中主力北上抗日,张国焘则主张向青海、新疆或川康等边陲地区重建基地,中央肯定了北上的方针。红军当时分为左右两路军,左路军就由爷爷和张国焘率领。

在长征中,张国焘玩弄两面手法,同时私立中央,表面上同意党中央的路线,实际上按兵不动,坚持错误路线,他坚持南下,又把四方面军带回去了。当时,爷爷对此坚决反对,张国焘对爷爷也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和迫害,比如他撤走爷爷的警卫班,杀了爷爷的马匹。

当时康奶奶知道这个情况以后非常生气,就要去找张国焘说理,爷爷拉住她劝慰: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忍耐,什么话都不要说!后来,爷爷对此解释说:当时如果不忍耐,和张国焘闹翻了,那么只能是红军受损失,我需要行使我总司令的权利!张国焘也希望我走,但我不能走,因为我是总司令,我是党中央任命的,我必须把这支部队带回去北上抗日,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和要求去办。

爷爷始终用他博大的胸怀团结每个同志,不去计较个人得失。爷爷始终维护党中央的团结,最终将红军部队带到了延安,并且参加了抗日战争,直至取得胜利。

我认为爷爷对革命事业有五心:第一是永葆恒心,坚决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第二是竭尽忠心,为党和人民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第三是充满着热心,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劳任怨;第四是满怀着爱心,对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甚至奉献自己的一生;第五是保持公心,恪守原则,坚持革命到底的一生。

爷爷总说人要有志气,没有志气的话一件事情是做不到底的,更做不出成绩来,年轻人就应该有那么一股劲和一种精神把工作做好。

1945年4月,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军事报告。

1976年元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消息传来,犹如晴天霹雳,爷爷当时两眼望着天花板,热泪盈眶,他对亲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说,周总理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是个真正的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待向周总理遗体告别的时候,工作人员怕爷爷过度伤心,健康状况出问题,劝他不要去参加遗体告别式,但爷爷坚持让我妈妈扶着他去。到了北京医院,他左手扶着手杖,举起颤抖的右手向周总理遗体敬了一个庄严的、最后告别的军礼。

尽管悲痛的心情难以言喻,那几天爷爷吃不下也睡不好,但是他仍然执着地投入到国事活动。大家当时都劝他注意身体,他却说,总理去世了,毛主席的身体也不好,我应该更多地做一些工作。

总理去世以后,爷爷也已是90岁的高龄,他老人家好像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就拼命工作。从1976年2月初到6月26日住院,直到7月6日离开这个世界,5个月的时间,他会见了外宾18次,找人谈话3次,他就是这样来兑现“革命到底”的诺言的。

1 2 3 4

责任编辑:张思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