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游戏激发了学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建立了彼此间的信任。图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在心理课上进行心理行为训练。林惠民摄
“我好想家。虽然马上要放寒假了,可我等不及了,每天心里都像长了草一样,怎么办?”
“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毕竟一年没回家了。建议你每次下发手机后,多跟家人沟通,缓解自己的情绪。现在正是期末复习的关键时刻,一定要稳住心神哦!要学会调控自己,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期末了,复习压力好大!今年要考的课程那么多,我每天都担心会挂科,快崩溃了!”
“别想太多,做好眼前事。合理统筹,规划好学习时间,薄弱的地方及时向教员或战友请教,把会的复习好,不会的弄明白,理顺了一定没问题。”
……
考试之前,学员们“如临大敌”,高强度的复习让他们情绪焦躁。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172队的“树洞”里,近期常常收到关于期末考试综合征的求助。
匿名向“树洞”敞开心扉是学员们近一年来缓解紧张、倾述压力的方式之一。教导员崔家连作为“树洞”的创始人,每天会及时读取“树洞”里的秘密,认真写好回复,贴在“回音墙”上。
像阳光一样,崔家连的安慰和鼓励,呵护着学员们快乐成长。
紧闭的心门,遇到暖心的“树洞”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让崔家连有些头疼。
考前,他多次组织测试、邀请教员到队答疑、结对子互帮互学等,自认为《高等数学》这门课学员们肯定没问题。然而,这门课的考试成绩之差,让他始料不及。
成绩下发后,学员队里“阴霾”笼罩。
有的学员在这场打击面前,显得懊恼、焦灼、沮丧,整天无精打采;有的学员看起来没受影响,认为自己及格就万事大吉;更多的学员不愿意沟通,令崔家连摸不清“套路”……
面对挫败,反应各异的学员让崔家连意识到,他们身上暴露出的抗打击能力弱、沟通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打开学员紧闭的心门,帮助他们更阳光、健康地成长,崔家连想到了一个柔和的方式——“树洞”。
年轻学员擅长在网络上分享生活,晒心情、吐槽点、发牢骚。然而,军校严格的管理不能满足他们继续使用网络释放自己心理压力的需求。如果把网络时代的产物——“树洞”搬到现实中,或许可以让他们在初入军校的无所适从里,找到释放空间。
于是,崔家连把一个纸箱重新包装后,贴上了“树洞”二字。网络上的“树洞”可以匿名倾诉,这里也一样。学员将成长中的烦恼、困惑、面临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投给“树洞”,完成释放。“树洞”会给每一个纸条的主人回复,解答困惑、贴心安慰,为他们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有时只做安静的聆听者,收藏起他们不愿为人知的小秘密。
随意吐槽,尽情释放。就算寻求帮助,也不用面对面地经历尴尬,这种“自助式”的隔空交流,对上了学员的“胃口”,他们紧闭的心门被悄然打开。
“想飞的鱼”说自己厌烦军校的三规六矩,感觉快要窒息;“西西西哈”说每天专业课又多又难,训练强度大,两样他都搞不定;“穿制服的胡歌”提到自己酷爱街舞、擅长编舞,但现在既没时间练习,也没地方展示……
每一个纸条字数不多,但宣泄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学员的特点和心理。这一代年轻学员思想活跃、成才欲望强,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追求新鲜感,但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稍差。
传统的说教作用有限,作为队干部,崔家连用一条条贴心的回复努力走进学员的内心。他告诉“想飞的鱼”:军人应该具备纪律意识和服从观念,你想,如果没有条令条例约束个人行为,军队就会像一盘散沙,我们以后还怎么打仗?
“西西西哈”的困扰崔家连也曾有过,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军事体育基础教研室教员的建议,拟订了一份详细训练计划,每一个训练项目他都标注上了对体力的消耗程度和注意事项。
崔家连给“穿制服的胡歌”提议,多跟战友沟通,可以组建一个街舞兴趣组,休息时一起交流想法、探讨技巧。崔家连鼓励“穿制服的胡歌”合理安排时间把街舞练好,说不定能登上学院的大舞台。
在与“树洞”的交流中,学员们的困惑无助、焦虑烦恼,渐渐地有了不同程度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