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作为一名“典型”的理工科军校学员,在军校这几年,你做过什么“非典型”的事情?我一定会回答他两个字“追星”。但我的“爱豆”可不是人气当红的“小鲜肉”。他在俄罗斯留过学,还担任过驻外武官;讲台上,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他总是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做出独到的分析和见解;他的专著,曾让出版社多次加印,也在人民日报等央媒上发过两百多篇理论文章,他就是文理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系的马建光教授。
初识马教授是在一次讲座上。马建光教授以“叙利亚战争”为背景,针对叙利亚局势错综复杂的各方角力,解读了全球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走向,也解开了我心中对大国关系走向的谜团。马教授鞭辟入里的分析,洋洋洒洒、幽默风趣的演讲,燃起了我心中对国际关系、军事安全战略问题思考的火苗。时隔很久,我依然记得他振聋发聩的告诫我们,平时不仅要学好专业技术,也要加强军事战略思考,这样才能占领未来战略制高点。很幸运的是,在《习近平强军思想专题研究》这门课程中再次遇见了他。
马教授在课程一开始一反常态没有从我国的军事改革讲起,而是从“混合战争”引出俄罗斯的军事改革。这一下子把大家从午后的昏昏欲睡中拉了起来,调动起了大家的求知欲,然后再介绍中国周边局势和中国军事改革的必要性。讲课的过程中,他常常设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集思广益讨论答案。然后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留学和驻外武官工作经历,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世界局势和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刚开始有同学回答问题时,大家都有点紧张,积极性不高。在第一位同学回答结束后,他很风趣地说这个同学有三个“来”,“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张口就来”。一下子打消了大家回答问题的顾虑,将课堂氛围盘活了。讲解的过程中,他出口成章,将我们粗浅的回答提升凝练成为对问题的精准回答。对习近平强军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通过鲜活的案例、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做了令人难忘的讲解,三言两语厘清理论逻辑关联,大家印象深刻。
课堂上,马教授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能够结合我们学习和生活实际,阐述强军思想的要义。讲课过程中,他还会时常结合授课内容就自己参加重大军事活动的实践与大家作简要分享,既调节了课堂气氛,也开拓了大家的视野。
像准备打仗一样上课学习,让今日所学直通未来战场;像钻研打仗一样钻研理论,让科研成果服务备战打仗。这是他紧盯未来战场搞教学科研的生动写照,也是我矢志初心投身强军之路的奋斗目标。无论我将去往哪里,都不会忘记这个让我成为主修理工科却深深爱着军事战略思想研究的“非典型”军人的马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