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国大家属

来源:国防大学 作者:刘征鲁 等 发布:2020-03-17 09:20:29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守望相助、心手相连,汇聚成一条爱的江河,一首爱的赞歌。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医生、护士,是妻子、母亲,是军嫂、同志,她们还有一种特殊的身份——国防大学家属!她们舍生忘死奋战在抗疫一线,用“小”家的别离伤感,换取“大”家的安康幸福。今天,让我们走进她们的感人故事——

张琪:胡泊心中的白莲

▲ 张琪(右一)与同事查看护目镜

有人把医护人员比喻为白衣天使,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讲师胡泊把自己的妻子——联勤保障部队某医院药师张琪看作一朵白莲。

“白莲不仅涤荡污垢,而且很美,和我老婆一样。”胡泊笑着解释说。

这朵他心中最美的白莲,作为军队第三批支援人员,2月11号赶赴武汉某医院一线战”疫“,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

从那一天开始,胡泊每天打开手机首先浏览武汉疫情,一串串不断变化的数字揪着他的心。他总想给妻子打电话,但又会制止自己。

“老婆忙得不可开交,我给她打电话是添乱。”胡泊说,“每天等着她打来电话,不为别的,听到声儿就知道她平安!”

说起对妻子的印象,胡泊曾经最认可的是温柔、贤惠,对生活、对工作充满热情。

疫情爆发后,看到那么多医护人员在一线舍生忘死地战斗,张琪很激动,求战欲望很高,一听到抽调自己支援武汉二话不说马上行动。胡泊回忆说,“平时没看出来,关键时刻她还真能顶上去,对得起身上的军装!”

在武汉工作的医院,张琪的工作头绪很多,既是本单位的联络员,又在药房管理药剂。因为人手少,她还需要支援消毒工作,每天和同事们一起二次消毒上千个护目镜。比平时高几倍的工作量让她忙得,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

和一线救护人员一样,张琪为了节省防护服,曾经需要12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上厕所。为了体验妻子的辛苦,胡泊曾做了一个试验,自己不吃不喝12个小时,饿得有些心慌,但还能顶过去。不上厕所,他坚持了7个小时就扛不住了。一想到这个“磨炼”,胡泊就心疼得厉害。

“原来感觉妻子是个安安稳稳的医护兵。”胡泊说,“这次战疫,让我对她的战斗力刮目相看!”

在胡泊看来,家中最可敬的是妻子,最心疼的是被张琪“抛弃”的孩子胡竞文。因为从小到大,孩子还从来没有和母亲分开过这么多天,这让孩子很受煎熬。

孩子和母亲张琪唯一的联系就是每天深夜的视频或电话。每次连线,孩子都会很高兴地说几句。如果张琪下班太晚,孩子也会给张琪发一段语音或录一段视频,给妈妈送上一段祝福,或者给妈妈鼓劲加油。胡泊说,孩子怕错过妈妈的信息,每天都是搂着手机睡觉。

胡竞文很喜欢做手工,陆陆续续听说武汉缺少物资药品的事后,他自己用玩具做了很多小飞机,说是要送给妈妈运东西。他还画了很多战疫的绘画,里面全国各地的物质驰援武汉,穿着白大褂的妈妈身上写着两个字——必胜!

▲ 张琪儿子胡竞文的绘画

因为战疫艰险,他对妻子充满深深的牵挂。

妻子出征前,胡泊嘱咐说:“武汉的‘天使’很多,你是我唯一的‘白莲’,希望你在武汉绽放,也要回来在家里盛开。”

孔娜:随时准备再战

▲ 孔娜(左一)与家人合照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员肖文凯的爱人是第一医院肿瘤科医生。

他清楚记得,一个多月前爱人孔娜与自己的对话。

“1月21日,我放寒假回去第3天,她就与我谈论支援一线的事。”“她让我做好思想准备,如果需要,她将主动报名参加。”

1月24日(大年三十),孔娜向科室报名支援抗疫一线,第二天便被分配到呼吸与危重病房三病区,参与发热患者的接诊和救治工作。

作为爱人,他支持妻子的决定。支援到一线的那段时间,是武汉疫情上升的高峰期,每天每位医生接诊至少5位患者,轻症、重症都有。值班期间,孔娜要随时做好为患者进行高流量吸氧或无创呼吸机吸氧等操作,要随时根据患者指标变化做调整,只有指标稳定了,才能放心。

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救治患者,孔娜进入隔离病房前基本不喝水,嘴唇总是干裂的。防护服不透气,脱下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

▲ 孔娜(右一)与同事的合照

特殊时期,孔娜回不了家,只能入住医院附近指定的酒店。

“家里人跟她视频时,看着她疲惫的神情和脸上的压痕,都很心疼。她反而安慰我们:‘心中有信念就不累,科学防控就不怕。’”肖文凯说。

孔娜的孩子不满5岁,一次跟孩子视频,女儿举起小小的五星红旗,高喊“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赶跑病菌,为你点赞”。虽然童音稚嫩,但孔娜觉得无比自豪,“我要当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要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居住的城市,爱我们的国家,通过自己的力量守护她。”

近期,孔娜下了一线,处于休整待命状态。“如果医院有需要,我随时准备再战!”听完爱人的话,肖文凯表示:“感觉现在你是军人,我变成军属了。”

史孟婧:与病毒打响一次次战斗

▲ 史孟婧在查看一天的工作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除了奋战在救治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外,还有很多同处战场的人,大学政治工作部干事陈巅的妻子史孟婧就是其中一员。2月20日,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栏目对她的感人故事作了报道。

史孟婧是中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核酸检测的医师。

不久前,记者进入中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时,一眼就能看到史孟婧的请战书。疫情来临时,她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

连日来,无论是身为军队疾病控制专业的检测人员,还是作为检测组组长,她都一直奋战在疾控中心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

在疾控中心的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中,每天都能看到史孟婧的身影。在这里,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开展样本的检测。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全副武装的史孟婧和一名组员正在进行病毒的核酸提取工作,这是疾控中心最危险的工作。在样本打开过程中,她和病毒是近距离的接触。

▲ 史孟婧在检测样本

“这里虽然不是与患者直接打交道的前线医院,也是与新冠肺炎病毒正面交锋的战场,我们每天都要工作4、5个小时。”史孟婧说。

经过几个小时高度紧张的操作,史孟婧结束了一批新冠病毒疑似样本的检测工作,当记者到医师休息室采访她时,她的额头上和眼睛下面被护目镜勒出明显的勒痕。从农历腊月二十八接到任务,她和战友们就24小时待命,不管样本什么时间来,她们都第一时间进行检测,她说:“早一分确诊,就能让病人早一步接受隔离和治疗,就能减少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在人人都对病毒避之不及的时候,史孟婧和她的战友们却要长时间在密闭的实验室里,与病毒零距离接触,既要确保自己不被感染,还要精准完成检测任务,可以想象,她们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陈巅和史孟婧有一个三岁的儿子,每到休息的时候,史孟婧最想念的还是儿子。陈巅告诉记者,每天都在牵挂和担心妻子,自己在机关上班,经常是加班回到家后,才能与儿子见上面。然后父子俩开始等待与史孟婧视频。妻子每天都要忙到深夜,与家人视频时间少,而且每次与孩子开视频,因为孩子小又非常想念妈妈,总是不肯挂断视频电话,让自己更加担心和思念。但她依然每天不知疲倦地奋战在抗疫战场上。

疾控中心实验室是悄无声息危机四伏的战场,而史孟婧每天都身穿厚重的防护服,在护目镜、双层口罩和全护屏面罩的包裹下,与病毒打响一次次战役。

庞华卫:请战到抗疫一线

▲ 庞华卫领队出征

2月15日凌晨1点钟,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庞华卫接到副院长潘立芬的电话,需要统计自愿前往湖北抗疫的人员,虽然报名时她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最前边,但她还是不放心。

“潘院长,你千万先给我报上名,我已经想了很久了!如果有机会你不给我报名,我会后悔的!”

发完这条“请战”微信,庞华卫便和爱人李文义——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研究生学员念叨,“一定要报上名!”

终于,心想事成。庞华卫作为定州市10名支援武汉抗疫医疗工作者的领队,于2月15日随河北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湖北省武汉市,进驻汉阳方舱医院。

临行前,她剪掉了头发,从确定名单到领队出发,时间很紧急,家人只好给她煮了份方便面,半碗都没吃完,她告别家人出发了。

作为领队和护士长,身在方舱医院的庞华卫深感责任重大。

参加培训,她把能问的问题和该注意的细节都搞清楚弄明白;组织所属人员防护培训,她不放过一点失误,穿脱顺序、细小部位密封性都是她检查的重点;开展护理工作,了解患者有什么生活需求,询问患者饮食有什么忌口,哪些人需要重点关注,这些都被她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 庞华卫(右一)与同事研究工作

工作交班时,庞华卫把本子上信息及时跟同事交代,休息之余,她就跟队员们多聊天,带着她们爬楼梯、跳绳,以增强体质缓解压力。

方舱医院的工作细微又繁重,发放口服药、测量体温,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一天的工作结束,庞华卫在日记里写道:“虽然辛苦,但我们彼此鼓励,温暖前行,加油武汉,加油庞华卫!”

杨扬:我的深情为你守候

▲ 为了方便穿戴好防护服,杨扬剪去长发

“你赴武汉一月有余,日夜辛劳,身心如常否?恰逢明天‘女神节’,特书信一封,表达思念之情。”

三八节前夕,研究生院六队学员曹高钦在广西桂林家中,给远在武汉抗疫一线医院的妻子杨扬写了一封家书。

信中,曹高钦回忆起了得知妻子赴汉援助消息时的心境:“我在北京学习已半年,相聚机会甚少,本想今年春节好好陪伴你和孩子。没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一切打乱。团聚只十天,又匆匆话别离。”

曹高钦的妻子是联勤保障部队某医院的一名文职护师,临危受命驰援抗疫前线。作为丈夫十分心疼不舍,但作为战友必须全力支持。

他在信中写道:“你背上行囊,我抱起女儿;你学习防护,我自学食谱;你穿上防护服,我系起围裙。你说心里有些恐惧,我说气氛有点压抑;你在心底为自己打气,我手忙脚乱时暗自鼓劲;你说上岗后其实适应很快,我说我懂得了带娃的艰辛。”

曹高钦是了解爱人的,他知道现在的她心里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人是女儿。

知道爸爸要给妈妈写信,3岁的女儿请求曹高钦一定要在信中帮她加一句话:妈妈我想你,妈妈好漂亮!

曹高钦说,爱人去抗疫一线医院已一月有余,期间都是3个夜班4个白班连轴转,没有休过一天假。忙起来,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加上路上来回两个小时的车程,班前班后的消毒防护程序又很复杂,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由于医院人手不够,她不仅要开展本职医护工作,还要承担身体护理、心理辅导、病房卫生等方面的任务。

有一次,医院里来了一位老太太,属于超级传播人群,由于病痛折磨,她已经身体无力,数天没有刷牙。给病人护理口腔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妻子身上,虽然也有过害怕和彷徨,但她还是勇敢圆满地完成了护理工作。

结束了一天工作后,无论多么疲劳,曹高钦的妻子总是第一时间与家人通话。

▲ 杨扬(左一)与家人合照

“感受你全部的感受,感动你所有的感动,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爱为你保留,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对于曹高钦而言,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最能表达这个特殊时期自己的心境。爱人拼尽所有力气守护人民安康,而他能做的就是用全部的深情守护着家园,静静地期盼花开,等待他心中的白衣天使平安归来。

作者:刘征鲁 闫晓强 王润蕊 刘翔

责任编辑:张思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