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志们,今年我虽然是80有5了,但是我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回我自己的老部队来看一看,跟咱们年轻同志讲讲当年的故事……”12月26日,中部战区空军某营的教育课堂上,来了一位特殊的“授课人”——老营长刘明。
建营之初,老营长正好调任到这个营担任营长,所以他对这个营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着极深的感情,尽管年龄偏大,身体也有很多状况,但是在今年年初,他就开始想着这趟探亲之旅。
老营长从轮椅上坚持着站起来走向讲台中央,脸上满含笑意,向大家致敬,官兵们用最诚挚的掌声向老革命前辈表达敬意。
“同志们,我今天来,主要想和大家聊聊过去的一些故事和传统,这些记忆,值得我们每名地空导弹兵铭记。”台上老营长声若洪钟,台下官兵们个个屏气凝神。
这支部队,前不久刚遂行完驻训演习任务归建。在演习期间,他们围绕“侦、打、走、防、保”五个命题开展多样化实战演练,曾经在一个对抗日内,按照“进驻就打”模式紧急机动200余公里,到达即投入战斗,击伤击毁“敌机”各1架,重温了当年革命前辈“拖着导弹打游击”的光荣历程。
如今当年的作战英雄就坐在台上,官兵们怎能不激动?
“1962年,我们在南昌设伏,一天晚上兵器突然出现故障,我想着要是不修好明天怕耽误战机,带着2名技师连夜排除,果不其然,第二天,敌机一下就钻进了我们的包围圈。”顿了顿讲话,老营长扫视了一遍台下官兵,“故障不过夜,这就是我们地导部队的一个优良传统!尽管现在技术进步了、装备升级了,但是这个好传统要一直传下去。”
“故障不过夜!故障不过夜!”回味着老营长掷地有声的话语,该营天线技师吴翔内心深有同感。今年9月下旬,他们营奉命参加实兵联合演习,一天下午主战兵器突发故障,临危受命,吴翔带着2名跟班一头扎了进去,直至凌晨3点故障排除。累得坐倒在地的他休息不到2小时,听到从指挥所传来清晨进袭的“敌机”被稳定跟踪击落的消息,乐得他一下蹦起来:“我就知道会有情况,还好咱们没有贻误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