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光影·印象"团队坚持5年寻找,记录老兵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姜馨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2-04 04:43

老兵的眼睛怎么都这么亮

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孤独

队员们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20多岁,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活动时间大都在周末和节假日。每次活动前,段学锋都要在微信群里通知并统计人数。

“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只要能挤出时间都会报名。说实话,除了做这件事本身有价值外,我们也从老兵身上受益匪浅。”志愿者冯亚玲谈起老兵滔滔不绝。

她记得老兵盛瑞林身体状况很不好,但听说要给他拍照,便把拐杖一甩,举起右手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那种军人的风骨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还有一位老兵,当队员赶到他家时已重病在床。听明来意后,老兵执意让两个儿子把自己扶起来,对着镜头敬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军礼。

她还记得老兵段廷瑞,绘声绘色地讲述战斗经历:“朝鲜战场上的一次战斗结束后,副连长命令我到阵地上再巡视一下有没有伤员。等我巡视完回到坑道时,战友们已经撤走。这时敌机又开始轰炸,我躲了大约半小时,听到坑道外响起脚步声,以为是敌人攻上来了。我拿出手枪,把子弹顶上膛,又掏出手雷握在手里,如果敌人发现我,我就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她说,每每老兵讲到动情处,队员们都会抓拍下他们最真实、最生动的表情。

拍摄回来翻看照片时,队员们常常忍不住感慨:无论身体状况如何,老兵的眼睛怎么都这么亮?

明亮的眼神,不仅源于曾经的坚毅和勇敢,还源于如今的知足和乐观。段学锋说:“每次走近老兵,都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党、感谢政府,满意现在的生活。因为他们比较的对象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跟战争年代比,跟死去的战友比。”

即使有的老兵生活清苦,队员们也没听到过抱怨,更多的时候他们听到老兵说:“当兵打仗,种地打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不是什么英雄,和董存瑞、邱少云那些大功臣没法比。”

段学锋感慨:“拍老兵这5年,我觉得老兵群体最大的问题不是生活困难,他们每个月能拿到一些政府补助,而且不少老兵的子女发展不错,日子过得还算富足。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孤独。他们的过去,很少有人愿意听,很少有人还记得,甚至子女听多了也烦。所以我们听他们讲的时候,他们基本都滔滔不绝,问他们渴不渴,他们说不渴;问他们累不累,他们说不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