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绿色里的火红,最忆军营那个年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路冰洁 等责任编辑:袁帆
2018-02-26 09:13

那个年月不一般

■老 兵 成爱祥

关于过年,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当连队指导员时过的那些年。其实也没啥大事,就是修修鞋,写写信,吃顿好点的年夜饭,但我却一直记挂到如今。

那时候,每年春节前夕,部队都要出去野营拉练3个月,天天行军。加上物资匮乏,每人就两双鞋,一双胶鞋,一双布鞋。回到营区,鞋子就烂得没法看。再买一双?那点津贴还要办年货寄回家呢。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己动手修吧!

谁会修呢?那自然是连队修鞋箱的保管员,我和徒弟小丁了。我新兵刚下连时,从老班长那学到修鞋技术,就开始为大家修鞋。后来我提干当了指导员,修鞋的事情依然如故,大家也一点不跟我见外。

那时过年只放4天假,除了组织球赛、看“老三战”,多数时间大家都在营区内自由活动。4天里,不放鞭炮、不挂春联、不贴福字,提高警惕抓战备。

年三十早晨,刚把背包打好放在床头,大家便把鞋陆续拿到连部,等着我和小丁“妙手回春”。“撞车”了咋办?战士先,干部后,新兵先,老兵后,这是连队的规矩。

修鞋如行军打仗,也讲究战略战术。修鞋箱打开,一排排工具码得整整齐齐赛阅兵。我提起一只鞋左右端详,“前沿开口,后方遇袭,这片布鞋阵地岌岌可危啊!”

“指导员,下午和五连的球赛还指着穿它上场呢……”鞋的主人发话了。

“放心吧,啥问题都难不过老鞋匠。”

4天里,我俩陆续修完几十双鞋,全连从战士到干部都穿上了带补丁的“新鞋”。看着他们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连连得分,我这心里就俩字:舒坦!

吃年夜饭,是全连盼了一年的大事。四菜一汤加一大盘饺子,可让一菜一汤过了一年的官兵解了馋。吃着吃着,我却看见有些新兵偷偷抹泪。哦,是看着有些老兵家属来队,想家了。

果不其然,吃完饭就有战士拿着家书找我读信、回信。那时部队官兵识字率低,经过连队一年“扫盲”,大部分战士已经能自己读信。可对于很多当兵不久的新战士来说,这件事还得靠组织。

为保护战士隐私,我们读信回信都采取“一对一”模式。我拿着家信一个字一个字给他们读,教他们认,“今年地里收成不孬,你弟你妹也会干活了……”“二老身子硬朗,家中一切安好……”

当然,新兵来自天南地北,有些不懂的方言我还要请教战士当“翻译”。信的最后,家里人都免不了问一句“过年了,部队里能吃饱不,穿得暖不?”

读着读着,就听见耳边吸溜鼻子的声音,没等我安慰,人家早用袖子把脸一胡噜,“指导员,回信吧。”回信时,我手把手地教他们写,他们也什么都和我讲。写完他们看了一遍又一遍,珍而重之地把信黏好,笑得那叫一个甜。

战士们很信任我,往往一封信刚回完,下一封早已在等着。窗外,白雪皑皑的主干道上,是官兵们络绎不绝去供销社买年货的身影,他们要把年货和回信一起寄回家。

现在,我已经迎来人生第72个春节。那些年一起过春节的战友,大多已经失联,但那个不一般年月的很多画面仍铭刻于心。每到过年,我都会非常想念那份官兵其乐融融、艰苦奋斗中的年味儿,想念那些充实而快乐的军营春节。

(卢志荣、陈 陟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