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名老兵与1200件抗战革命文物的情结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徐生 发布:2018-12-27 08:53:59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尘封已久的文物应解读光荣岁月,我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摘自秦龙清的收藏日记

军人情结使秦龙清固守红色初心,40多年来始终痴迷于红色收藏。“睹物”思情,历史是一面镜子,忘记就意味着背叛。红色收藏架起了秦龙清感知历史的桥梁,也传递着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思。如今,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00后,比较专注于文化知识学习、追求物质享受,这些在蜜罐中长大的“娇娃”,崇拜明星却对我们党的历史和英雄故事知之不多……新形势下,固根与拔根、铸魂与蛀魂的交锋与较量,一刻也没有停歇,传承红色基因任重道远!为此,他誓言要让这些藏品更好地发挥见证历史、教育后人的作用。在一次盐城举办的大型展览会上,秦龙清充满激情向一位部队首长汇报:“尘封已久的红色文物应用来解读历史光荣岁月,我们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些年来,他像一位民族记忆的守望者,四处奔走,多方求援,倡议举办抗战红色文物大型展览活动。南通市、区两级政府对于秦龙清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尤其是崇川区委宣传部无偿地为他提供了展览场地。

2018年8月4日上午,江苏省南通地区抗战革命文物藏品展开幕式在崇川美术馆正式举行。秦龙清历经40多年,收藏的1200多件南通地区抗战时期的革命文物予以展出。宽敞明亮的展厅内,人头攒动,盛况空前,人民群众和青少年驻足展柜旁,一边观看文物,一边认真听讲解。

发行于1927年至1949年的战斗勋章和纪念章;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夏征农使用过的墨盒、子弹盒;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作战时的军号……展览现场,这些被刻上了时光印迹的革命文物藏品,让参观者对那段经受了战火考验的峥嵘岁月有了更为深刻和立体的了解。

展览中,89岁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团长张金华指着一件件历史革命文物,向观众作了饱含深情的演讲和介绍:

“我听父辈们说,当时,‘时三官殿’模范学校的校长崔蜀江是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同事,崔蜀江是我党早期的地下党,和周恩来一直保持着联系。周恩来曾密信给张爱萍、刘瑞龙,叫他们到南通‘时三官殿’找崔蜀江以督学为名开展工作,建立秘密指挥部。此处秘密联络点和秘密指挥部建成之后,殿内的菩萨肚膛、《妙法莲华经》的经卷、‘青玉三面药师佛’都成了秘密文件的保险柜。”

“1941年秋,梁灵光、殷逸、康林、孙占彪、罗桂华等20多人在‘时三官殿’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根据地斗争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指示。此时,我已经被任命为儿童团团长,为会议站岗放哨。打那以后,粟裕、陈毅、陶勇等新四军将领经常秘密到‘时三官殿’指挥苏北苏中地区的武装斗争。”

“1942年,日军、伪军不断对南通根据地发起扫荡。军分区积极配合新四军在刘桥、林梓、丰利、石港、潮桥、孙家窑、双甸等地进行反扫荡斗争,杀毙敌寇500余人。在‘时三官殿’秘密指挥部的正确指挥下,‘反清乡’‘反扫荡’获得全面胜利。日军、日伪军再不敢出动。1944年3月,秘密指挥部领导的车桥战役再次大获全胜。因为秘密指挥部要求高度保密,且多次行动又保持着极高的隐蔽性,因此直到抗战结束,秘密指挥部的一系列活动外界无人知晓。”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杨一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