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之难,难在农民小康。师职干部难当,但带领11000个村民走上城镇化的道路也绝非易事。当上村书记以后,如何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带动永联发展起来?部队的“理论换装”是吴惠芳交出的时代“答卷”。
为了尽快完成这种角色转变,吴惠芳每天用4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农村工作的理论、农村的政策法规。他说:“农村的政策很多,每个时代的政策都不一样,很多涉及农民土地利益的问题都要学习。”就这样,吴惠芳为了把农村政策法律吃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一本本关于农村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书被他翻到卷了边角。
现代化的永联小镇拔地而起,而要将村民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生活方式转变过来,这场“硬仗”很难打。他回忆,刚住进去以后,农民常在空隙的景观带里种小葱;把园林公司里的枯树枝捆成柴火放到家里;用铁皮桶做成炉子,到了白天抬到楼下去烧开水;为节约用水,村民早晨起来骑着自行车到五百米外上卫生间;扛着拖把到景观河里洗干净等等。“村民们艰苦朴素的思想是有的,但艰苦朴素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吴惠芳说。于是,他就开始想各种办法引导大家艰苦学习、艰苦创业,告诉大家“苦皮肉的时代过去了,要在幸福当中创业。”
吴惠芳回到村里以后,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素养,文化程度,就业能力,制度上,他组织修订了文明家庭奖的内容,用考核的办法引人向善,更多地把读书、学习、遵纪守法与时俱进地调整到文明家庭奖的修订中去;设施上,他组织修建了图书馆,阅览室和用来文化娱乐的文艺团队,注册成立社会组织如惠民服务中心,跟大中专院校联合办班,办农民院校,提高村民的素养、生活和工作能力等等。除此以外,吴惠芳还十分重视基层民主,在吴惠芳的带领下,永联村形成了民主协商议事的科学办法:代表大会议大事,议事团体议难事,楼道小组议琐事,媒体平台议丑事。

2016年8月5日,吴惠芳率永钢集团党总支部各支部书记参加党建工作现场会,对先进支部的做法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