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洗万古凡马空 郭明馥绘画赏析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郭伟 董玲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4-11-21 16:02

奇思接天地 风度铸古今

唐朝诗人王维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论,开启了中国画艺术以“诗情画意”为宗旨的先河,是中国画家一脉相承的根本。这种精神也贯穿于明馥先生的创作过程中。金庸的小说里的射雕英雄传,白先勇、张爱玲文学作品里于怀旧中颇多繁华若梦之感的女性描写,或是启发了他的灵感,因此画中时而是弯弓射月的大漠天骄,时而是吴侬软语的江南丽人。

文学是滋养情志的良方,更能启迪神思。品味古人诗词令其心生妙境。研读现代文学让其画作充满故事性和戏剧性。外出旅行既可增长见闻又能丰富素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艺术家不可或缺。中国古代绘画讲究气韵生动,第一个标准就是要有韵味,不管你画的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要表现你的开阔、幽怨或寂寞。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描摹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一种很幽怨、很寂寞、很无奈的境界,艺术的感染力就在于此,因为当时作者眼中的景色与他的内心产生共鸣了。

我觉得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不能妄自菲薄,西方人从认识了解中国开始,他最尊重你的还是传统文化。宗白华曾经说,比如西方人表现春天会画一个裸女在田野或者花丛中奔跑,中国人怎么表现,一枝桃花,寥寥几笔就是一种寓意、一种表达。中国是很讲究诗情画意的国家,早在先秦的时候,文学的赋比兴就已经很成熟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些美妙的诗句西方人几辈子也做不出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这么好,可是今天对于我们的影响还是太少太少了,甚至所能接触到的一些“解读”、“演绎”通过媒体放大传达给了大众,但是这种信息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学习传统文化,在文化古籍里面感受先人的智慧。中国的绘画是具有“成教化助人伦”之功能的,比如过去画二十四孝、画佛像、画风俗,当时的画家主要是做记录的,像个记者一样,当时只能靠绘画的手段,所以他们真的很伟大。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文明的标准,并让这些标准来支配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我自己觉得这种知识的素养是可以让人长久的,也能支撑我很好的画画,否则没有精神的支撑,我怎么去坚持下去呢?我的同学里面有百分之九十九已经不从事画家这个职业了,所以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挺有福气的。有时候也在内心揣摩,我怎么没去干别的事情,想来想去那还是自己实在是太喜欢这件事。现在就是把别的事情降到最低点,全心全意做这么一件事。自己发心的去做,大家从而鼓励你、支持你,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所以我从来不担心自己走不下去,我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因为现在是越画越好,越画越开心。

明馥先生喜读杜甫的诗:‘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古人其实已经把这种诗意的、境界的东西进行了很全面很深刻的诠释了,我现在就是追远,我不敢说超越前人,就是追逐前人的审美和境界,把他们字里行间的东西化成自己的精神和境界,用这种有激情有动力的健康的精神唤醒人们对审美的兴趣。否则过分消极的萎靡的甚至变态的艺术会给人带来心理的不安。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真善美”是最重要的了,首先你画画的冲动感是真实的,你看自然界之间的交往,大树就是遮着小草,小草又滋润着土壤,这些都是天然的,不是刻意的,我一定要这样做,而不是别人夸我我才这样做,这就是自然之道,所以这就是善。真正的善就是道法自然,太阳东升西匿,斗转星移,风雨雷电,草木就是需要雨露滋润才能长起。事世变迁,沧海桑田。

东方美学引领下的中国画,讲究主观的气韵生动,西洋画则更趋自然科学的表现。到了近代东西方艺术的融合,打破了原有的界限。近代大师林风眠的画,无论厚积重彩还是几笔淡墨都能表达出无以伦比的纯净之美,摄受多少观众的心灵,明馥在迷恋其作品时,也常常思考和修正自己的艺术方向。他在艺术的实践中不断吸取传统的精华,并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能自由发挥的理想观念。明馥先生艺术上乐此不疲地探索着,当在国外看到艺术的精华,在对照思考中,更感叹中国古代艺术境界之高。放眼华夏五千年文明,远古之朴厚,秦汉之雄浑,魏晋之风雅,盛唐之辉煌,两宋之精湛,元明清之水墨纵逸的风尚,其在高山仰止的同时也思索如何继承其精神。中国画的两大技法体系,工笔重彩,水墨写意在他看来皆有妙用。绘画工具、颜料、手法的兼容于多样,为丰富绘画的表现力,拓展了广阔空间。明馥先生的作品融合传统和现代。继承诗情画意的传统底蕴,以形式和张力突破视觉习惯。在技法上参和中西,发挥传统中国画材质特性,工写互用。根据主题需要既能刻画入微又可激情泼洒。这也契合尽精微,至广大的艺术规律。明馥的画在色彩运用上极其自由。他曾热衷于用色狂野的马蒂斯和以描绘少女著称的马尔蒂斯,情迷塔希提的高更。抽象大师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的影响也隐约可见。其在造型和用色上虽然变化多端,但是画作中却永远洋溢着健康和愉悦。今天的艺术创作贵在多种文化优势兼容,结合,转化,并能在这个过程中创出新意。

明馥先生特别赞赏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明馥先生觉得做艺术也得经过这三种境界。他说,自己目前还处于第二种境界,“其实我每天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一种自由宽松的心境下有所得,有所进,穷尽一生能够做好一件事,那也就人生无悔。画了这么多年的画,从小就喜欢,乐此不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你审视了半天觉得这个东西是特别值得你去做的,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也在于此,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障碍和困难的时候,这都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范畴里面。

明馥先生说,自己在画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熔铸古今、陶冶性情、增加修养,第一靠读书,读一些真正好的著作,包括前人的一些艺术评论,以及唐诗宋词古文,这些都是形成画作的思路。“文之极为画,文字的艺术到了极点就是画,所以苏轼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情画意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递进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认为人生就是在一张一弛、一开一合、一动一静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下不断地交替发展、完善。除了艺术,做人、人生都是相辅相成的。现在我读书的时间比画画的时间还多。比如读《古文观止》、《陶渊明集》,比如钱钟书的《艺术论》,宗白华的《艺境》等等。 ”

现在很多人追求狂怪和热衷创造“与众不同”。,明馥先生坦言:你越想不同,最后还是“同”了。艺术是有规律和标准的但并不限制你的自由。艺术家最重要的责任是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而不是去“寻找不一样”。把大自然的美、人格的美、豪迈的美、优雅的美、高贵的美,把你体会到的不同的美在你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大家一定会产生共鸣。所以在我的画作里,我不断用时间描述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孔子提出的“游于艺”,以及道家提出的“无为”思想,阐明艺术创作只有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地心无旁骛,凝神于斯,放飞艺术的精灵。明馥在画画是追求的是艺术上的自我完善,情感和理想的诠释。无论何时只要提起画笔他总是兴致盎然,精神愉悦。艺术给他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是他探索艺术的无穷动力之所在。因为有这样一股底气,其艺术灵魂的根性,也就自然地确定了。如同空气清新透明到极限,就充满着净化一切的无边潜力。生活在现实之中,能与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在精神世界中独自沉思,向永恒的美顶礼膜拜,感悟人生和艺术的真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