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正文

军魂,红军传人永远的魂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魏国 付晓辉 李亮责任编辑:王春艳2014-09-02 15:35

千余名士兵理论骨干活跃基层课堂——

由谁来说与说些什么同样重要

“其实,铁心向党、敢打硬仗等优良传统,距离大家一点儿也不远。那些舍生取义的先烈,或许就睡过你的上铺,或许就是你家族中的一员。”不久前,某装甲团三连战士陈丰维登上讲台谈传统,他的开场白一下子就拨动了大家的心弦。

来自江西井冈山的陈丰维,祖母的堂哥就是红军战士、共产党员,长征时不幸牺牲,年仅23岁。他把从祖母口中了解的点滴讲述给台下战友。末了,他告诉官兵:“一个人生命的长短,不在于眼睛能睁多久,而在于当眼睛还有光彩的时候,用它去追寻什么……”

课时不长,掌声却经久不息。

某装甲团修理连一级军士长赵宗刚入伍28年,从一个初中毕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铁甲神医”。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说开去,剖析“成长密码”得出的结论只有6个字:听党话、下真功。

烈士后人、精武标兵、重大历史事件见证者……这些活跃在军魂教育讲台的战士,有个响亮的“名号”:士兵理论骨干。据介绍,近年来济南军区采取集中施教、分级培训等方式,为部队培养了1000余名理论骨干。如今,这些骨干在军魂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某炮兵旅,来自安徽凤阳农村的修理营三级军士长于磊登上讲台,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讲起,一直讲到新农村建设。他告诉战友:作为一名基层士兵,对党的理论,我发自内心地热爱并深信不疑。学习、传播和实践这些理论,更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上等兵刘海阳对这堂课赞不绝口:“让身边人现身说法,我的感觉就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进!”

实践表明,把理论还原成鲜活故事,更能吸引人、打动人、教育人。各级政治干部也从中悟出一个理:军魂教育,由谁来说与说些什么同样重要。

台风“威马逊”登陆军魂教育课堂——

善用“今天的事”讲述战士爱听能懂的理

7月18日起,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广东、广西等地,造成数百万人受灾,灾情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

这件事成为某部三连指导员马翔飞的授课素材。“国家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应急响应机制,民政部向海南紧急调拨1.5万顶帐篷和1万张折叠床……”课堂上,马翔飞援引一位网友的评论: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也是党和政府一贯秉持的原则——始终把人民利益看得最重!

随后,马翔飞把话题转向红十字会“盛夏送棉被”上。他先是援引媒体报道中受灾群众的切身体会:“临时搭的帐篷里只有木板,能保暖的铺盖真是全家的急需品……”紧接着,马翔飞说道:“这正是网络时代的特点——人们往往关注那些新奇之事,有的仅凭主观臆断是非……”

台下掌声一片,大学生士兵刘朋巴掌拍得最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