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正文

专访空军4名歼击机女飞行员 签名首日封独家放送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高伏曦责任编辑:齐冰昕2014-11-12 16:52

首秀中国航展的歼击机女飞行员签名首日封。

余旭是个典型四川姑娘,外表娇小可人,交谈后,发觉是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她的体型在4个女飞里面看上去是最瘦小的,她说男女飞行员确实是有区别的,女生的天生空间定向能力跟男生相比空缺,这其中有先天也有后天的因素,但小身体里蕴藏着大能量的她又笑着说,我觉得可以克服。

空中过载是飞行员在高空高难度飞行时,必须要克服的挑战之一。飞机在作转弯,拉升,俯冲,倒飞等等机动动作时会受到发动机推力,空气阻力,升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这个道理就好像我们平常在坐过山车时会感觉身体不适,执行高难度飞行时的过载力可想而知。据介绍,在专业抗载荷训练中,飞行员的达标标准是7个G,这就相当于七倍的体重加在人身上,长时间承受如此大的压力是很难受的,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非常高。而对于女性的身体机能来说,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一旦过载量超过可承受范围,便会出现“灰视”甚至“黑视”的现象。采访中,何晓莉告诉我,7个g可以瞬间达到,如果持续时间短是可以承受的,但因为女性的大脑供血量比男性要低,时间稍长难受的感觉就很明显。

但在日常训练过程中,男女飞行员的训练科目和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即使在空中过载过量,也必须有办法克服,盛懿绯介绍说,一般她会采用h p 呼吸法,短促地呼吸,使肌肉紧张,降低血管压缩能力,当脑袋回流血液的速度减慢时,就不容易出现“灰视”或者“黑视”。此外,盛懿绯还向我们介绍,除了空中过载之外,飞行过程中的另一大危险是出现错觉,即在复杂的气象环境下,云层后,能见度低,人极易出现错觉。

其实不难想象,从一名普通的女孩到可以承受高强度飞行的歼击机女飞行员,这些姑娘们走过一段很长的路。2005年5月,中国空军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第8批女飞行学员中选拔培养歼击机女飞行员。当年9月,经过严格的选拔考核,来自12个省市的35名幸运儿,从20余万名应届女高中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而当我们问到这几个姑娘为何选择这份志愿时,她们都用了同样的表述:挑战,热爱。

“挑战自我,高飞远航”,是余旭现在的座右铭。而当初,余旭在看到招飞的信息后早早自己下了决心,回去和爸爸妈妈商量时他们甚至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怎么会坚定地选择了这份神秘又富有挑战性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