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乐合唱,国之大典的胜利交响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8-25 22:29


布局·卓越

1950 年冬,毛泽东主席在苏联与斯大林会谈,亲眼目睹了迎送他时苏军军乐团的宏大气派。正是这段经历,让这位具有五千年文明泱泱大国的领袖深受触动。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典的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面对当时的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元帅作出了组建解放军军乐团的指示:“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口,应该成立一个千人军乐团。”

自此,在随后举行的历届国庆阅兵中,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为骨干组成的千人联合军乐团,便成为天安门广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今年,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5次从全军范围抽组联合军乐团。

棋局一开始,双方抢占要点,布置阵势,准备战斗,这就叫布局。1000多人,来自全军16个大单位、数十个基层部队单位,要想打一场音乐的漂亮仗,也得像下棋一样,在乐曲设计、编队排列上精心谋划。邹锐团长坦言,这让他们花了不少心思。

这次纪念大会,联合军乐团共演奏30首乐曲,既有合唱伴奏,也有贯穿阅兵全过程的音乐演奏。其中,不仅有为突出铜管乐器金属音色、使之更适合广场演奏而对老曲进行的重新编配;还不乏填补我军军乐历史空白的原创新作。

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年轻的创作员郭思达的案头现在还放着厚厚的乐曲总谱。这首由他为此次阅兵特别打造的乐曲将伴随检阅车通过金水桥。

虽然曾先后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大会、国家首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上拿出《思念曲》《安魂曲》两部力作,可面对这次的任务,这位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高材生最初还是感到心里没底。

“完全靠想象力。大国风范、领袖气质、天幕开启,庄严、豪迈、辉煌……近1个月的时间里,我脑子里全是诸如此类的感觉和色彩。”郭思达如实说。

过程艰难,但结果却令人振奋。此次自创乐曲突破了一般阅兵式音乐节奏明快铿锵的常规,引入抗战音乐元素,以沧桑悲壮的偏慢的速度感烘托了纪念抗战胜利的庆典氛围。

副团长兼总指挥张海峰还特别向记者推荐了一曲很有特点的乐曲——《砺兵》。这首由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主任、著名作曲家王和声创作,在2014年第10届全军文艺会演中荣获器乐创作类一等奖的作品,本是一首室内管乐交响乐曲,此番拿到广场上来演奏,不能不说是颇有匠心的设计。

“这首曲子速度变化多,演奏员一边演奏还要一边呼喊口号,气势十足,特别有时代感。伴随着机械化部队方队的行进,我指挥乐队奏响这支乐曲,就是要让世界看到新时期我三军将士在强军路上大步走的崭新风貌和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张海峰说。

在编队排列上,此届联合军乐团也是不断创新。在我国阅兵史上第一次将铜管乐器前设,并在第一排安排了100名小号手,为部分小号手配礼号、挂号旗,凸显的仪式感增强了军乐演奏的可视性和感染力。不仅如此,联合军乐团中还第一次出现了女兵演奏员的身影。那千绿丛中的百点红,更吸引了众多惊艳的目光。

与联合军乐团一样,合唱团的此番精彩亮相也与精巧的构思分不开。

合唱队员全部是军校大学生,虽非音乐专业的队员,却英姿灼灼,有着青春的阳刚之气。这千人以上的男声合唱在我国尚属首次。演唱曲目既有经典传唱,又有时代强音,既有历史记忆,又有梦想承载,使其区别于一般的歌唱表演,具有特殊的艺术力量。

为什么这样谋篇布局地花心思,为什么这样精益求精地求创新?联合军乐团政委王增强一语中的:“一切源于卓越。”

著名军事家拿破仑多次声称:军乐是战争之魂,有什么样的军乐,便有什么样的军队。

毛泽东认为,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军队。

可以说,在这个秋天,在胜利日阅兵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将用卓越的艺术树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崭新形象,足以征服世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