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惠及非洲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将于12月在南非举行。那么,现在论坛的筹备工作进展如何?您对这次论坛有何期待?
姆西曼:今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为此我们深感荣幸。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这也是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首次在非洲大地举行,因此,此次峰会意义深远。我们坚信,峰会的召开必将带来重大突破和成果。
南非作为一个非洲国家,会继续为推动非洲地区的一体化而作出积极的努力,包括修建跨越非洲大陆的南北铁路及公路,扩大港口建设,提高能源开采能力及技能。这些都是与“非洲议程”(African Agenda)相一致的,并且是南非外交政策的核心部分。非洲始终在进步,已经为从事贸易往来做好了准备,并为外部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中国是新兴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之间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始终在审视评估共同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洲,当然只会让我们获利,但前提是非洲要具备从事工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包括金融资本、企业经营技能,并且能够与国际市场建立起联系。要实现非洲的工业化,我们这些非洲国家得首先能够吸引到外资。在这方面,中国是非洲的坚定合作伙伴,你们在帮助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梦想。
要建立双赢的关系,非洲国家就必须得利用好中国的投资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实现技术的引进,让当地企业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项目当中。非洲作为发展的前沿地区,如果能从中国的投资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它与中国的合作就将会产出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实际上,“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为帮助我们取得切实成果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尤其是非洲国家可以借此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内部贸易,并成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非合作论坛”致力于实现一个繁荣、团结与和平的非洲,这一目标已经被纳入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Agenda 2063)。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7月2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又称“金砖银行”)在上海开业。该银行的成立,主要是为帮助金砖国家构筑一个共同的金融安全网,以规避在未来金融危机中货币不稳定的影响。南非作为金砖银行发起国之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您认为金砖银行的成立,对南非未来的发展,对其他金砖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中国在推动金砖银行成立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姆西曼:正如金砖国家领导人所达成的共识,金砖银行将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金砖国家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再平衡方面的追求是一致的,各个国家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都面临融资的问题,我们各自的金融体系也均需要增强弹性,正是因为有这些共同的利益,金砖银行才应运而生。
南南合作仍然是改变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金砖银行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在金砖银行中有几个重要的职位由南非人担任。比如我们的南非储备银行前行长提托·姆博维尼(Tito Mboweni)担任了金砖银行的非执行董事,南非联合银行前首席执行官莱斯利·马斯多普(Leslie Maasdorp)则担任了金砖银行的副行长。我们迫切希望金砖银行的非洲区域中心(African Regional Centre)可以尽快成立并投入运作,南非已经为该中心在约翰内斯堡的帕克城选好了临时办公地点,而最终选址也会确定在约翰内斯堡。我们还很期待特别基金的成立和投入运作,对于这一项目的准备工作,中国将会提供重要帮助。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为非洲实现社会经济转型目标绘制了关键路线图,我们相信,在帮助实现这一议程方面,非洲区域中心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