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硬“中华第一剑”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吴昊
2015-07-23 22:43

坑道屏蔽了我们的信息,却屏蔽不了我们追梦的信心

资料图:密闭生存训练,官兵在坑道内紧急拉动。

“抬头一线天,脚下乱石滩;极目百步远,出门就爬山。”这是该旅技术营阵通连驻地的真实写照。

从城市入伍的列兵冯俊龙刚到那里,望着四周巍峨的群山,忍不住欢呼雀跃。然而,一周不到,整个人便蔫了。

深山坑道,值勤岗台,他悄悄挂起退伍倒计时表。

连领导找他谈心,他却说:“这么艰苦的环境,即使躺着也是奉献。”然而,一个特殊的仪式,让他的想法从此改变。

去年除夕,年夜饭刚过,代理排长、二级军士长夏夕庆把阵地值守的10余名官兵,集合到导弹旁。

“稍息!”“立正!”“向‘国宝’敬礼!”面对神剑,官兵们庄严地举起右手。夏夕庆从胸前取下卫国戍边金质纪念章,郑重地佩戴在导弹上。

看着金光灿灿的纪念章,冯俊龙羡慕地问:“班长,我什么时候也能拥有这样的纪念章?”

已在深山坑道坚守了21年的夏夕庆平静地说:“这枚纪念章,是对‘导弹守巢人’的褒奖。只有脚踏实地,热爱我们的‘国宝’,热爱我们的导弹事业,才配拥有它。”

那天过后,冯俊龙像变了个人,悄悄撕下倒计时表,挂上了自己的成长路线图。

回忆当年的相似经历,已是四级军士长的李涛略显羞涩。他所在的阵通二连平均每天日照时间不足2小时,没有手机信号。全连仅有一部电话,每逢节假日,四五十号人在电话机旁排起长队。

一名新毕业排长刚到那里,为了与女朋友说上几句悄悄话,一口气冲到山顶,把手机挂在树枝上,试图寻找微弱的漂移信号,最终失望而归。

李涛坦言,刚进山沟时,他也想早日“出山”。然而,下连后“向阵地报到、向‘国宝’敬礼”的第一堂课,让他对军人的使命有了全新认识。他在心得体会本上写道:“连队没有信号,说明位置更重要。军人的胸膛里,更要响起冲锋号!”如今,他已担任供电操作手13年,常年保持导弹阵地24小时不断电,官兵称他是连队“最忠诚的人”“最能干的人”“最放心的人”。

守在岩层深处,地处信息孤岛,一代代“导弹守巢人”用坚守诠释着追梦圆梦的责任和担当。

16年前,四级军士长张梁开始了一个人的“早操”——巡查阵地水泵房。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连队距离水泵房1.2公里,一天早晚来回两趟就是4.8公里,一年365天,16年就是28000公里。

守卫深山坑道,官兵缺的是信息,但绝不缺信心。去年,上级为某阵地配发一套信息系统。部分设备经过上级重新改造,没有现成的说明书。

安装受阻,三级军士长王瑞杰主动请缨。入伍时只有初中学历的他,能行吗?战友们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

王瑞杰找来基本专业教材,挑灯夜战,最终编写出一套详细的安装说明,保证了信息系统的顺利安装。

守护大国长剑,看似平凡,实则不凡。或许他们永远也成不了英雄,但他们的职责就是守护“国宝”,注定与大山为伍,与洞库为伴,把自己的梦想镌刻在党和人民的心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