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披露:魔鬼“516”比“731”更加毒恶

来源:生活报作者:高文责任编辑:赵磊爽
2015-07-09 09:07

曹志勃研究“516”

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曹志勃在哈尔滨的旧书摊上发现一本日本作家森村诚一所著的《魔鬼的盛宴》一书,里面的记载使他大吃一惊,书中提到731部队杀“马路大”是一个代号“516”的部队派人用毒气毒死的,书中还提到,“516”每年都派人常驻“731”。“731”是搞细菌试验的,“516”是干什么的呢?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曹志勃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731”与“516”分别设有毒气室和细菌室,两支部队在搞技术交流,“资源”共享。

侵华日军关东军陆军化学研究所又称关东军化学部(516),是一支专门从事化学武器研究、试验的恶魔部队,它所犯下的罪行毫不逊色于“731”。

“516”与“731”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志勃对记者说,“516”与“731”所犯下的罪行同样深重,如果相比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不同的是,“731”研制的是细菌,而“516”研制的是毒气;“731”的罪行有受害人控诉,而“516”证实得还不够。

在初步掌握了一些资料之后。曹志勃又得到了日本朋友山边悠喜子先生和手备爱一郎先生的大力协助,曹志勃得到了第一手资料。1931年底,齐齐哈尔沦陷后,侵华日军一直派重兵驻扎于此,形成了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对苏西北部战区和防线。

1937年8月,日本关东军集中了从事化学武器试验的骨干人员、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设立了关东军技术部。从此以后,关东军司令部将关于化学战方面的工作分为二个方面:关于化学战的研究、试验工作由新设立的技术部化学武器班胜村炮兵中佐负责(在日本化学战部队中也称为胜村部队);关于教育训练的事务由关东军司令部参谋第三课负责。1939年5月11日,关东军技术部的化学兵器班从技术部中分离出来,称为关东军化学部,并于当年8月在齐齐哈尔设立了派出机构,即关东军化学研究所,又称为关东军化学部第516部队。在日本国内,“516”又被称为日本陆军化学研究所。

“516”建立之初,其化学部长由技术部长小野行守工兵大佐兼任,这时的科研工作主要有化学战运用,化学、医学、兽医学的研究和气象研究。第二任化学部长是小柳津政雄炮兵大佐(1939年11月1日接任),第三任部长为宫本清一炮兵大佐(1940年12月2日接任);第四任部长为山胁正男少将(1943年1月18日接任);第五任部长为秋山金正少将(1944年6月20日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该部队全员共250人,绝大多数是技术军官。研究所下设五个课,即:总务课,负责所内各项事务性工作;第一课,负责毒气探测及毒物合成研究;第二课,负责毒气防护研究;第三课,负责毒气伤害医学研究;第四课,负责化学剂研究。从1943年6月起,“516”经常派出5~6名技术军官到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日本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代号731的部队去共同研究防止中毒的对策,并进行了50余次活人中毒试验,致使250余名抗日志士中毒身亡。

“516”研制的化学武器,首先由位于齐齐哈尔市北大营的关东军迫击炮第三联队使用,他们先后于牡丹江、海拉尔、北安、克山、富拉尔基等地向中国居民施放毒气,以观察毒气使用效果。“516”还在佳木斯设立了一个附属支队———三岛理化研究所,进行化学武器的试验。“516”研制的化学武器,除了供给华北、华中、华南派遣军使用外,还为日后拟对苏联发动的全面战争进行战略储备,而且在日本关东军对苏军的张鼓峰战斗和对苏蒙联军的诺门罕战斗中都使用了化学武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