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绍安代表:加快推进国家层面海外军事行动立法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欧阳浩 徐小龙 杜康 高立英责任编辑:姚远
2016-03-08 04:33

哈里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满代表——

促进南疆贫困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习主席在视察南疆军区时,要求部队充分发挥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作用,推动南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南疆军区副司令员哈里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满代表认为,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有效履行“三队”职能,应通过联建基层政权组织、维稳处突力量、边境管控网络、精准扶贫平台、思想教育网络,形成社会稳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哈里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满代表建议,充分发挥我军特有政治优势,同驻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互学互帮互促,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加强维稳重点地区基层武装部建设,提高村级民兵连遂行任务能力;建立边防部队与武警、公安派出所、边防民兵分队的联管联防机制,加强军警兵民联演联防训练;发挥部队兵力集中、突击力强、装备技术好的优势,参加地方重大工程建设,整合部队资源为贫困群众提供服务;组织部队宣传小组深入村组院落、牧场毡房、田间地头,宣传“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举措,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和“三学一交”活动。

吕丁文代表——

用创新手段加强和改进兵役工作

如何走出一条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国情军情、助力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兵役工作路子?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吕丁文代表对当前兵役工作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后,提出应以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培养和储备人才为导向,以提升军队和军人职业吸引力为根本,以解决在部队发展和退役后出路问题为核心,搞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吕丁文代表在发言中对加强和改进兵役工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深化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军人荣誉感自豪感,免费开放国防军事卫星节目,用好微信、微博、公益广告等新兴网络媒介;二是完善军官和士官培养机制,激发高素质青年参军入伍、建功军营的内在动力,把优秀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作为基层指挥类军官生长的主渠道,拉大士官待遇级差;三是健全军人权益保障机制,构建义务与权利相统一、现役与退役相配套、军队与地方相衔接的法规政策体系,抓紧制定出台军人权益保障法;四是调整优待安置模式,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出兵送兵积极性;五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兵役机关征好兵、部队练精兵、地方用良才的共赢格局。

尚雅琴代表——

推进信息安全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军事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挑战日益紧迫。”吉林省军区指挥自动化工作站高级工程师尚雅琴代表说,网络信息技术具有显著的军民通用特性,网络空间信息安全应成为军民融合的主战场和制高点。

围绕推进信息安全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尚雅琴代表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强化中央网信部门的军民融合统筹协调职能,设立相关军地协调机构和制度;二是完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明确信息安全的目标、原则、协调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规定各类主体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三是依托国家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技术,促进科研基础平台的军民共享,畅通军地供需信息发布渠道;四是加大军队院校信息安全相关内容教学比重,建立军地院校合作关系,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

黄良平代表——

深化士官制度改革 加快士官职业化

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士官队伍,是贯彻落实强军目标的基础性工程。海军航空兵某团无线电技师黄良平代表在发言中,针对当前士官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中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了深入分析。

黄良平代表经过调研发现,我军士官队伍职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士官职业定位和发展途径还不够清晰,现行士官编制结构还不够完善。加快士官职业化建设,需要加快士官职业化制度改革,科学设定士官服役期限,抓紧推行士官技术评任制度。目前,部队存在的“一刀切”“跟不上”“训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士官队伍服役积极性。创新士官教育管理模式,黄良平代表建议可以针对不同级别士官群体特点和诉求,研究制定分级管理办法,维护士官应有权益,提高士官培训质量。完善士官配套保障制度,当前退役安置、伤病残士兵移交安置、士官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存在的困难,导致部分士官思前途忧后路,有的甚至觉得“迟走早走都要走,晚走不如趁早走”。为激励士官安心长期服役,建议畅通退役安置渠道,加大定向安置力度,走开货币化安置路子,还要优化配套保障条件,建立士官家庭困难帮扶机制,对士官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给予政策倾斜。

苗润奇代表——

加强基层部队先进军营文化建设

“当前,基层官兵文化取向趋于多元,文化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空军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教授苗润奇代表在发言中说,部队铸魂育人、强基固本,更需构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影响持久的先进军营文化。 

为此,苗润奇代表建议,精准投放基层部队文化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指导部队因地制宜建好俱乐部、灯光球场等硬件设施;加大基层文化骨干保留,加大有特长、有潜力的文体人才储备,建立优秀文化骨干的送学培养机制,防止人才流失、骨干断层。

苗润奇代表在调研中发现,战区、军兵种、部队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上还有很大努力空间。为此,他建议开辟精品论坛、开发红色游戏以满足官兵多层次多样化网络需求;创作团队歌曲、团队徽标,编写部队历史,征集红色故事,制作视频影像等,促进基层文化的创新发展;整合各类数字化公共文化资源,建设云数据库,面向军队开展跨网络、跨终端文化服务。

陈林代表——

提高陆军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原兰州军区报废武器弹药销毁站副站长陈林代表在发言中谈到,从当前新型通用装备按级修理情况看,陆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与实战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陈林代表建议,按照装备全寿命管理要求,系统做好分析与论证,把装备的设计、生产、使用、管理、运输、贮存、维护、校验、检测,乃至报废销毁等所有环节统筹起来,制定相对统一、相互融合的标准体系;加快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机制建设,充分挖掘利用军工企业的技术资源优势,通过探索建立“部队提需求、承研承制单位搞开发、院校研究所抓监督”的保障资源建设模式,促进装备研制生产技术向维修保障力有效及时转化。

“要加强保障力量的优化配置。”陈林代表认为,应本着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原则,科学论证各级装备保障力量责任区分与力量编成,结合新装备列装,同步调整相应装备保障单位编制,确保部队尽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维修保障力量;重视新装备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保留,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工作上依靠,营造良好环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

文敏代表——

优化成长平台 调动女军人服役积极性

随着我军使命任务拓展和战斗岗位向女军人开放,女军人成为活跃在多样化军事任务一线的“亮丽风景”。但受传统思想和社会观念的束缚,外界仍缺乏对女军人的价值认同,部队也存在女军人个人发展空间小等现实问题。对此,海军陆战队某旅两栖侦察队女兵队队长文敏代表在发言中,就如何进一步激发女军人扎根军营、建功军营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出自己的建议。

文敏代表建议,要使女军人真正赢得社会认同和家庭理解支持,首先要强化对女军人的价值认同,矫正认知偏差,加强典型培树,强化正面宣传,如利用新兴媒体平台,展现和构建新时期女军人“独立、自强、勇敢、进取”的生动群像。要拓宽优化女军人成长平台,拓宽专业岗位,搞好成长规划设计,提升岗位任职能力。比如,开展女军人上舰试点以来,为其向战斗岗位拓展积累了有益经验,建议放宽女性从事岗位领域,完善任职培训制度和专业岗位资格认证机制。要健全女军人权益保障机制,参照一些发达国家女军人福利待遇高于男军人的做法,提高个人福利待遇,放宽女士官结婚条件限制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