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机务官兵来说,放飞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而是沉甸甸的承诺与责任。 刘应华 摄
“啪啪啪……”这边话音刚落,当他刚把身躯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姿势,手摸到断线处时,黄豆般大小的雨点也跟着随之而来,伴随着刚刚亮起的几束手电光“砸”进了座舱。
“打伞!打伞!打伞!”陈显忠几乎是吼叫着。这时,六把雨伞应声打开,把座舱遮得严严实实。陈显忠抬起头看了看一把把叠着的伞和座舱里温和的手电光,即刻投入了紧张的排故工作中。
1次,2次,3次……由于导线只有几毫米细,加之光线较弱,一连好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风雨越来越大,为了不让座舱进水,外围6名打伞的同志一只手拿着伞,一只手拿着手电筒,紧紧地靠在一起,把半截身子露在了外面。一股股的雨水顺着他们冻得瑟瑟发抖的身体从裤脚流了下来,但是每一个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那根细细的导线上,尽量把手电筒的光线稳些,再稳些。
座舱空间狭小,陈显忠的脸几乎顶到了驾驶杆上,双手几乎是在摸着进行焊接。雨天的湿气也使电烙铁的熔丝时间几乎延长了一倍。陈显忠额头上的细汗逐渐变成了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滚落下来,掉进了座舱。
“好了!”经过30多分钟的战斗,导线终于顺利焊接上。陈显忠揉了揉被驾驶杆顶的火辣辣的脸,接过绝缘胶带开始包扎、复查。当他爬出座舱时,发现身边为他和战鹰撑伞的同志都已经被淋成落汤鸡,身上没有一块干的,嘴皮冻的发白。而自己和座舱却没有流进一滴雨。
“大家辛苦了!” 陈显忠从嘴里挤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看着眼前6名撑伞的战友,他的眼睛湿润了,雨水顺着脸颊流下,他已经分不清是雨还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