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抗风桐

——品味海军某水警区官兵“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戍边情怀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王天益 熊永新 薛成清责任编辑:菅琳
2016-04-08 13:48

枝上栖百鸟,林下生阴凉。他们造福三沙——

平安西沙我守卫,美丽西沙我建设

三沙是我国最年轻的城市。这座城市的日常运转,离不开这样两个重要“部件”——

一是维修力量。近几年,永兴岛上电器、机械和停靠的船只越来越多。在岛上,没有维修力量,电器坏了只能报废,海水淡化设备坏了是生存难题,轮船坏了更是攸关生命安全。

二是医疗力量。随着三沙的发展,游三沙的游客、跑西沙的渔民、参与建设的工人等人员日渐增多,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人一旦生病,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维修力量从何来?医疗保障谁提供?

2012年7月,三沙市成立,水警区“三沙雷锋班”也随之成立。这支祖国最南端的学雷锋集体,定期在岛上义务开展便民维修活动,并开通应急服务热线。至今,他们已义务安装、修理电器2200多台次,维修车辆200多台次,抢修民船60余艘次,“有困难找雷锋班”已成为传遍三沙的口头禅。

与此同时,水警区所属医院尽管基础设施薄弱、人员有限,仍对地方患者敞开大门。仅去年一年,他们就接诊地方伤病员6300余人次。

守卫一方,造福一方。平时爱民润物无声,危难关头感天动地——

西沙多台风,官兵驻守的小岛是过往渔民的避风港。2013年,超强台风“蝴蝶”登陆西沙,数十艘渔船在琛航岛翻沉。官兵连夜展开救援,顶着17级的狂风和暴雨,他们用绳子一头绑着树、一头捆着腰,一步一步往前移,一次一次把救生圈往海里抛,被海浪拍倒了,摔伤了、流血了,全然不顾……奋战四天三夜,最终将260多名遇险渔民救起。

被救起的谭门镇渔民邓大志,已是第二次在危急时刻得到守岛官兵的救援。他感慨道:如果说我们赶海的渔民是西沙的候鸟,他们就是西沙的抗风桐,总是为我们遮风挡雨。

平安西沙我守卫,美丽西沙我建设。近年来,为支援三沙建设,水警区广泛开展了“坚决拥护、忠实守护、真心爱护”活动,引导官兵把西沙群众当家人爱,把西沙海岛当家来建。

为给不毛海岛披上绿装,这些年,官兵们持续从家乡背土上岛种树,西北的黄土、中原的黏土、东北的黑土、西南的红土……今天的“五色土”上,原本尽是遍地白沙滩的琛航岛已椰树成林,“南海戈壁”中建岛也种活了50多种树木。

为保护西沙特有的白腹鲣鸟等生物资源,守岛官兵手工开辟20余条生态隔离路,建成了10个生态园;为维护蓝天碧海,驻守在重要航道附近的中建岛官兵,每年捡拾海洋垃圾10余吨。官兵还积极向驻岛居民和来往渔民发放环保宣传手册,共建美丽西沙。

这一切,年轻的三沙记在心里。去年的一次军地联谊活动上,三沙市市委书记肖杰动情地说:三沙现在的建设,海军立了头功;三沙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海军亲人的大力支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