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哨兵的精神写照

——读《我是西沙人》有感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郭富文责任编辑:菅琳
2016-04-08 13:59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飘着墨香的《我是西沙人》一至八辑。

西沙——这个充满神圣、神秘、神奇的名字,对我们每个人充满了魅力。

西沙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

我们从《我是西沙人》这套丛书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我是西沙人》每年一辑,已编印的八辑共收集了约1200篇文章,这些文章几乎全部出自西沙官兵之手,有刚上岛的新兵、有退伍多年的老兵,有将军、也有军嫂。这些文章又是自下而上经过层层筛选过的。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写作的不下千人,写出来的文章不少于5000篇,说西沙驻军人人写作、个个参与一点都不过分。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看点,那就是反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的精神内涵,展现“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风采魂魄。西沙人写西沙,感情真挚、视角独特、题材丰富、文笔细腻,这是没有西沙经历的人无法做到的。因此,西沙不仅是西沙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收藏纪念,更成就了西沙独有的文化现象。

西沙的美是不言而喻的,是无可替代的,也是不可复制的。然而,《我是西沙人》丛书告诉我们,驻西沙官兵的精神境界更美、更崇高。

在西沙人的眼里,西沙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

官兵们写水之韵、日之美、霞之醉 、月之虹,赏潮起潮落,看云卷云舒,有晚霞中的椰子树,有东岛的水芫花……西沙无处不入景,遍地皆美景,这当然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才会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而且观察得细致入微。他们不仅把眼中的景致用文字准确地描绘出来,而且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他们是在用心感受西沙的海天沙石、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是在用心与风对话,与海对话,与牵挂他们的亲人们对话。

西沙的美景写不尽,道不完。有老兵眼中深沉的美,有新兵眼中纯净的美,有男兵眼中豪放的美,有女兵眼中柔情的美……这,就是西沙嬗变的美。

一般人很难想象,官兵们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生活单调而枯燥,翻开《我是西沙人》却不难发现,他们不仅记述了平日的训练、战备,业余生活更是丰富充实,多姿多彩。他们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之美,一切皆成文章。上岛、晕船、运土、种菜可以写进文章,养猪、拾贝、寻牛、放龟可以变成美文,狗趣、车趣、斗羊、钓乐读后让人捧腹。他们不仅是在记事、写景,更重要的是在记述着一份好心情。有了这份好心情,这一天肯定过得快乐而充实。

当然,西沙人并不是每天都生活在风和日丽的温柔乡里,西沙的海也有暴怒的时候,西沙的风也有狂烈的时候。台风季节,在西沙感受飞沙走石、浪卷涛裂,西沙人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搏击的快感、一种个性的张扬。是的,生活不是白开水,只有懂品味的人才能品出它的味道。西沙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有懂得欣赏美的人才能够发现美,这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定律。

在书中,不少文章写出了西沙官兵对于孤独的感受。孤独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感知,只有在特殊的环境里才能体味得到。相对来说,目前的西沙还存在交通不便、信息不多、与外界沟通不畅的现实,自然条件相对比较艰苦,这里的官兵生活相对比较单调,思想比较单纯。自然界有一条恒久不变的定律:生活条件越恶劣,环境越艰苦,生命所迸发出的光辉就越灿烂。人们赞赏崇山峻岭中的雄鹰,人们颂扬荒原大漠中的驼队,人们崇敬超凡脱俗的思想者,西沙人正是以这种孤独坚守着西沙的精神高地,并为世人提供着一种精神的滋养。这种孤独当然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所以西沙是幸运的,因为有怀揣梦想的人来到西沙、读懂西沙、献身西沙、融于西沙,于是西沙的灵魂便被注入了生气,从此活化为人格的存在。西沙人更是幸运的,因为当梦想遭遇激情,激情碰撞严酷,严酷隐于美丽,才至于产生美丽而动人的思维之花,才会产生丰满而纯净的灵魂,西沙人于是便注定生活于诗意之中,成就诗意的人生,从而椰风海韵才真正成为西沙人的心灵风景,军旅情怀才真正成为西沙人的情感家园,西沙精神才真正成为西沙人的魂魄支撑。西沙成为西沙人的诗意居所,西沙人成为西沙的诗意存在……

官兵们写西沙,写出的是一种豪气。他们最爱唱的一首歌就是《西沙黑》,它不仅仅是一首岛歌,还唱出了西沙人的特质,唱出了西沙人的精气神。“太阳晒,海风吹,给咱一身阳刚美——爱国奉献在天涯,千金也不换这光荣岗位——黑就黑得像块铁礁石,黑就黑得像个钢堡垒,黑出咱西沙的英雄气,谁要不黑谁惭愧。”听,远处又传来这熟悉、嘹亮的歌声,这歌声久久在椰林中回荡,在西沙群岛的上空回荡!

可以这样说,《我是西沙人》已经成为西沙一片生机勃勃的文化绿洲。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感谢西沙这片沃土,更要感谢培育这片文学绿洲的园丁们,正是他们的辛勤浇灌,才使驻西沙官兵的精神之园叶更茂,花更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