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大海

──“爱国爱岛天涯哨兵”纪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郭富文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4-10 17:29

12、在中建岛的荣誉室里,奖状、锦旗挂满了墙壁四周。

新任守备队队长张建国告诉我们,有一部分奖状和锦旗分别被舰队、基地和西沙守备部队的军史馆收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也陈列有中建岛荣誉的实物。

在中建岛守备队,有一个特别值得官兵们自豪的荣誉,那是1982年8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命令,授予海军西沙守备部队中建岛守备队以“爱国爱岛天涯哨兵”的荣誉称号。

这也是值得官兵们特别珍惜的荣誉。

中建岛官兵爱国爱岛,那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自觉的行动。

说也凑巧,在1981年中建岛退伍老兵中,有3个名字都带有个“爱”字:一个叫胡爱国,一个叫张爱军,一个叫王爱工。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焦点凝聚到一起:爱他们的岛。

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中建岛了。信号兵胡爱国含着眼泪,代表退伍老战士在欢送大会上叮咛留岛的同志:“千斤重担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守好岛建好岛啊!岛上潮湿,别忘了经常擦拭武器装备;台风到来,别忘了保护好我们的小树和菜地……”开过晚会,他服装整齐,背起钢枪,走上哨楼,站了离队前的最后一班岗。

来自首都北京市的报务兵王爱工,临行前提着水桶把树苗浇了一遍又一遍。他在机房里,把机器擦了又擦,他向接班的新兵一点一滴地传授自己的战备执勤经验。

船就要启航了,河南籍战士张爱军走上甲板,回头望着码头上挥手送别的战友,望着曾经日夜陪伴他们执勤的小楼,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扶着船舷,热泪滚滚,泣不成声……

其实,在中建岛,哪一个退伍的老兵不是这样?

离岛前,老兵们总是考虑着能为岛上再做些什么,留下点什么。

岛上文化生活单调,退伍老兵都把自己4年来积攒的图书、杂志留下来,这已是多年来的“规矩”了。如今,中建岛阅览室里的图书资料在西沙各小岛算是最多最全的了。特别是描写西沙的小说、报告文学、通讯和图片资料,这里保管得最好,可以说是一本西沙的“百科全书”。

新任指导员周正汉介绍说,战士们爱岛,有时到了“痴迷”的程度,特别在一些小事上最能体现出来。

中建岛有4把特殊的大扫帚,关于扫帚的故事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

1995年7月,专业军士曾连平回湖南老家休假,常帮助父亲干些农活、打扫庭院卫生,家乡的大竹扫帚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种用细竹子做的扫帚有一丈多长,二、三十斤重,用竹篾子扎得结结实实,扫起地来又快又干净。曾连平马上就联想到中建岛,如果岛上有几把这样的扫帚打扫卫生就容易多了。

转眼间假期到了,父亲帮他整理行装,问他带点什么东西回部队。曾连平说:“其他都不要带了,带几把大扫帚就行了。”

父亲不解地说:“你妈已经给你准备了几十斤腊肉,十几斤干辣椒,在西沙吃不上这些,你能把这些东西带上就行了。”

曾连平说:“这些带不了就不带了,但扫帚一定要带。岛上风大人少,打扫卫生难,我看这些大扫帚在岛上最有用,你就帮我做几把吧。”

儿子说话这么认真,又这么恳切,父亲就答应了。这天夜里,曾连平跟着父亲一起到屋后的山坡上砍竹子,一口气就砍了七、八十棵。父亲是做竹扫帚的行家里手,曾连平只能当帮手。

第二天,父亲就在自家的小院里扎起了扫帚,刮竹篾时刀子割伤了手,但他一声不哼,用破布缠了缠就又干了起来。到天黑,4把特制的大竹扫帚整整齐齐地靠在了门前。

瞧着4把大扫帚,曾连平又犯了愁。这4把扫帚少说也有150斤重,能装满满一三轮车,要把它运到西沙中建岛可就难了。

父亲也看出了儿子的心事,就说:“明天我拉个车子送你到火车站,花点钱一托运不就行了。”

山村离火车站还有八十多里路,天一亮,父亲就把曾连平叫醒,装车上路,父子俩轮流拉车,一直到天黑才到火车站。车站货运室的人一开始不肯给办托运,父子俩好说夕说,才算赶在火车到来之前办妥了手续,但必须自己随身携带。

带着4把大扫帚,客车车厢进不去,曾连平只好上了最后一节货运车厢,凑乎着到了湛江站。出站时人们看他拖拖拉拉的狼狈像,还以为他是贩买扫帚的呢。

出了湛江车站,4把扫帚又惹了麻烦,到海南的中巴车无法装运,大巴车司机不愿装运,不知是语言的障碍还是观念的问题,任你说破嘴皮子,说是给西沙一个小岛上运的,那里最需要,属于军用物资。大巴车司机就是不买这个帐,说4把扫帚买4个坐位票,多掏150块钱,我就让你上车。

曾连平一合计,这扫帚也够贵的了。贵也得运,把扫帚扔掉太可惜了,起码说那是父亲的一片心血呀。

好不容易折腾到了海口,曾连平一看路费还够,就不求人了,干脆租一个车,让扫帚堂堂正正地运到部队驻三亚市办事处。在码头上,他花200块钱租了一个小型客货两用车,路上跑了七、八个小时才到三亚办事处。

就这4个扫帚,运到西沙中建岛时已经过了两个月,运输费、保管费加起来有500多元。曾连平说:“再贵也要运,因为我们岛上需要。”

4个扫帚上了中建岛,立刻派上了大用场,从码头到营区、从碉堡到沙滩,大扫帚哗啦哗啦,道路、沙滩都被扫得干干净净。如今,这4个扫帚都被用秃了头,散了架,其中一把被陈列在连队的荣誉室里,每年新兵上岛,队领导都用这个活生生的教材对战士们进行光荣传统的教育。

中建岛的官兵爱岛胜爱家,工作不分分内分外,不计报酬得失,一个心思守岛,齐心协力建岛,在全部队是出了名的。军士长罗爱民自购零件修柴油机的事,早已传为佳话。

早在1994年,中建岛一台使用了18年的柴油发电机出了故障,上级派人来修,没有修好,便列入报废,上级给他们重新配了一台新型号的柴油发电机。

在小岛上,最担心的就是出现柴油机故障,发不了电,不仅官兵们的生活受影响,更重要的是雷达开不了机,报务无法进行,战备训练受影响。新型的柴油发电机运抵中建岛后,故障率比较高,守备队的官兵们对老的柴油发电机感情深,舍不得报废,特别是柴油机手罗爱民心里更急,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修好那台老柴油机,让它重新发光放热,为守岛官兵服务。

于是,白天他就埋头在油气呛鼻、热气薰人的机房里,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查找故障部位,晚上他钻研专门理论,查阅书籍资料,分析故障原因。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查清了故障和故障原因。但是,这台60年代生产的柴油机,不仅岛上没有零配件,就是全基地的物资器材仓库都没有零配件登记。

没有零配件就算了呗,如果这样本故事也就结束了。可罗爱民并不“死心”。这年探家前,他把那台柴油发电机的型号、产地和所需的零配件一一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他家是湖南人,下了岛可他没有先回家,就直奔广西南宁的柴油机生产厂家驻地。好不容易才找到那个地方,一对地址那里早就变成了一座百货大楼了。

柴油机厂搬到哪里去了?他向几十个人打听,没有人知道。后来他找到市机械局,才知道原先的柴油机厂早在70年代中期就搬到玉林了。

他当天晚上就坐车到玉林。第二天一上班他就等候在玉林柴油机厂的大门口,他向门卫说明来意,请人家带他到技术处去。一开始技术处的人以为他是来投诉的,一看柴油机的型号,人家告诉他早就过了“三包”期了。那位二十多岁的硕士技术员说得更绝:“这台柴油机出厂时我还没出生呢,找我爸他都不可能知道,至少得去找我爷爷,可我爷爷已经死了。”

话虽这么说,但柴油机厂的同志的确被这位来自天涯海角的“大兵”追根刨底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向罗爱民提供了广西、广东、海南、湖南几个较大的柴油机生产厂家和保修厂地址,让他到那几个地方试一试,看能不能找到过去的零配件。

罗爱民开始了长途跋涉,从广西到广东,从城市到乡村,最后回到湖南老家,假期只剩下三天了。就是这三天,他也没有在家呆几个小时,先是跑县城,尔后又跑镇上,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需要的柴油机零配件竟然买到了一大半。只剩下化油器上的一个调节阀了。

海南的一些柴油机维修厂还没有去,罗爱民信心十足。在回程途中,他到了海口并没有立即赶往三亚,而是到了偏僻的东方县。根据柴油机厂的一个老师傅回忆,大概是这个县在70年代购买过三台同型号的柴油发电机,用于山区灌溉和照明。

罗爱民奔到了东方县,找到县机械局,一查还确有此事,但柴油机早在十年前就报废了。

“报废的机械放在哪儿?”罗爱民追问。

“在一个水库边上。”

县机械局的同志带着罗爱民翻山越岭,来到水库边找到存放柴油机的那座小房子,幸好那台报废的柴油机还在,但已是锈迹斑斑。

罗爱民如获至宝,问可以拆一个零件吗?机械局的人回答说,你把它全搬走都行,免得在这里占地方。

罗爱民一下子把整个化油器都拆了下来,给人家钱人家说啥都不肯要,最后罗爱民说:“你也跟我跑了一天了,咱俩都还没吃一口饭,不行这样吧,我请你吃晚饭。”那人同意了。

在公路边上,罗爱民花了40元钱,俩人吃了4个菜,还喝了4瓶啤酒。罗爱民一直说:“值,值。”

回到岛上,他扔下行李就住柴油机房里跑。不到两个小时,岛上的官们全都听到了老油机那“吐吐吐吐”的响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