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大海

──“爱国爱岛天涯哨兵”纪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郭富文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4-10 17:29

13、小岛补给,是维持守岛官兵正常生活,圆满完成战备执勤、军事训练等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岛上战备物资、油料、淡水、主副食品的库存量,是守岛部队战斗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每一次补给不仅牵动着中建岛官兵的心,更牵动着上级领导机关和首长的心。

1998年7、8月间,受厄尔多尼现象的影响,全球气候异常,南海热气压北移,造成长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正当数百万军民与洪魔殊死搏斗之机,中建岛发生了少有的“淡水危机”。

在西沙海域,往年早已出现的台风却迟迟没有来临,在南中国海上,连续三个多月滴水未下,中建岛库存的淡水从280吨骤减到不足10吨,大米已经吃完,剩下的面粉已经发霉、结块,罐头食品也不多了。当周报表报到永兴岛守备部队司令部时,司令员康桂林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迅速给中建岛补给,中建岛的官兵们就抗不住了。”

8月的西沙,溽暑难耐,太阳一出来就摆出把海岛烤焦的架势,但海面上的风浪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反季节造成的西南季风在西沙海域一天也没有停过,海面上始终是2.5米以上的中到大浪,到小岛补给,大船进不了港,小船开不了航,这可怎么办呢?

在早晨的交接班会上,康桂林司令员果断地说:“给中建岛补给,已是火烧眉毛了。补给船立即把油、水、主副食品和其他物资装船,备航待命,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时机,随时出航。”

在中建岛,官兵们已准备了一套应急措施,在补给船万一来不了的情况下,他们一定能坚持住,不仅要能生存下来,而且还必须保持相当的战斗力。多年前,为了应付淡水危机,官兵们在岛上开了一眼水井,开始挖得太深,直接通到了海水,又苦又涩,不能洗浴,更不能食用。后来,他们总结经验,只挖两米多深,把水桶放进井底,把井壁上滴下来的水珠收集起来,一天能收集两桶淡水。以后,岛上雨水比较充足,雨水收集工程很见成效,基本满足了岛上官兵的洗漱,并给来本海区作业的渔民补充淡水,原先开的水井已多年没用了。现在,官兵们又想到了那口水井,他们对水井进行了重新修整,先用收集到的淡水解决官兵们的洗漱问题。

但作为领导机关,对中建岛就不能这样要求了,保证官兵们有足够的淡水、食品和战备物资,是保证守岛部队战斗力的基本要求,无论多困难,也要想方设法把补给品送上岛。

第二天一大早,补给船顶着7级风浪出港,向中建岛驶去。康司令员立在船头,指挥若定。这位猎潜艇艇长出身的军事主官,与大海已经打了半个世纪的交道,积累了丰富的海上斗争以验,对于大海的脾气,他相当熟悉,特别是对西沙海域的气象特征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敢于同风浪斗,同大海搏。

下午,补给船按时到了中建岛海区,由于中建岛航道长、吃水浅,海况复杂,补给船围着小岛转了两圈,仍无法进港,如果冒险上去,有可能造成补给船搁浅,出现船毁人亡的事故。

补给船在礁盘外抛锚,中建岛码头上的官兵们清晰可辨,那一张张期盼的面孔和挥舞在空中的手臂,更使康桂林司令员心急如焚。但是,行船要讲科学,不能盲目蛮干,潮水达不到航行标准,是不能贸然行事的。

补给船在中建岛礁盘外等了一天一夜,看来进港是没有希望了。康司令员对船长说:“把船开到琛航岛,换乘炮艇上去,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

当天,补给船被迫撤到距中建岛较近的琛航岛,官兵们把补给的淡水和物资转运到小炮艇上。第三天,他们抓住中午风浪减弱的两个小时,开上炮艇直插中建岛。当炮艇靠上码头那一瞬间,岛上、艇上的官兵们欣喜若狂,康司令员一步跳上码头,来不及同守岛的官兵们握手拥抱,赶快指挥说:“抓紧卸船,等落潮艇就退不出去了。”

一场补给战打响了,艇上和岛上的官兵排起了一条长龙,一箱箱食品、物资转被运到码头上,水龙带源源不断地把淡水输进了岛上的储水池里。补给工作还没有搞完,海上就又刮起了大风,涌浪象小山似地直扑炮艇。

中建岛码头不具备防风条件,小炮艇停在这里非常危险。“赶快撤!”康桂林跑上驾驶台,又亲自指挥炮艇退出航道,在全艇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炮艇终于转危为安。

中建岛的补给很少有从从容容的时候,哪一次都是像打仗似的。守岛的官兵盼啊盼,好不容易盼来了补给船,多想留住补给船上的官兵们上岛上多住几天,但那是不可能的。

补给船匆匆地来,匆匆地走,留下的不仅是守岛官兵们需要的淡水、物资,更是那无尽的情谊。

在永兴岛上的西沙守备部队领导机关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去中建岛的补给船,一律开绿灯,只要气象条件允许,什么时候走都可以。

从海南岛上基地领导机关的将军们到永兴岛上西沙守备部队的领导们,只要听说有船去中建岛,都会条件反射似地提出一个问题:给守岛的官兵们捎点什么去?不管是一箱苹果、两箱梨,几条香烟,只要是随手能拿出来的,都会立即让人送到船上去;手头上没有,就立即差人去买。凡是知道消息的,都不会空着手去送船。这一条是可以肯定的。有时预先知道有补给船去中建岛,他们还会让后勤部门多准备些东西,到商店里买些各种水果、泉矿水以及毛巾、背心等日用小百货,给官兵们捎去。

今年春节前夕,西沙守备部队提前安排中建岛的春节补给。政治委员杨水源大校到西沙部队上任一年半时间,他就4次上中建岛,感受一次比一次强烈。每去一次都要流不少眼泪。“我们的官兵们太好了!太辛苦了!”他只能这样给大家说,具体怎么个好法?那是用词汇无法表达的。

今年是2月16日过春节,在杨政委的安排下,补给船在2月13日就顶着风浪上了中建岛,地方政府慰问西沙部队,给杨政委送了一条“大中华”香烟,基地领导送来一大箱“水晶梨”,杨政委转手就送到了补给船上,“给中建岛的官兵们捎去,好好过个年。”

一次,到中建岛去的补给船因风浪几天没走成,一直停在永兴岛港内,西沙守备部队政治部副主任李景耀每天都要去码头上转一转,第一天送了两箱水果,两瓶酒,第二天把自己的两条烟送了去,第三天看到补给船还没有走,就把个人订的杂志、书籍装了一纸箱子送上船。第四天补给船又没走成,他就和公务员一起从路边的椰子树上钩了几个新鲜椰子送到船上。补给船上的战士们开玩笑说:“李副主任,可能明天还走不了,你还来送什么?”

李副主任说:“再走不了,我就住到你们船上,跟你们船一起去。”

过去,我们只知道蜀道难,难以上青天;

上喀拉昆仑山难,一年大雪封山有半年。

其实,上西沙中建岛并不比上昆仑山容易。

1993年9月份,指导员宋建良探家回来到三亚等船,住在三亚西沙办事处招待所,一等一个星期过去了。他惦记着岛上的工作,急得团团转,但海上风浪大,没有船去,总不能扎翅膀飞吧。

整天闲着无事,他就想,岛上除了人,没几样活物,不如买些小鸭子带去,给官兵们的生活添一点色彩,也能改善一下伙食。

他到基地农场买了15只小鸭苗,那黄绒绒的毛还真好看。宋建良住在招待所也有事干了,一天到晚伺侯着小鸭子。不知不觉,小鸭子都长到一斤多重了,宋建良这才发现,等船去西沙已经等了快两个月了。

11月份,总算等到了补给船,宋建良好不容易上了中建岛,背着一个大箩筐,装着十几只大鸭子,第一句话就说:“同志们,杀鸭子吃吧。”

无独有偶。志愿兵罗爱民探家回来路过三亚时,心想中建岛能不能养只猪?中建岛的“动物园”里已经有了10只狗、2只羊、8只鸡、3只鹅,7只鸭,就是缺一个大个的动物。他就自己花钱买了一只十几斤重的小猪崽,带着小猪崽到了永兴岛等船。这一等麻烦事来了,小猪要吃东西,他上岛时可没有带猪饲料,小猪饿得“嗷嗷”叫,见到他就咬他的裤脚。他心痛小猪,就在永兴岛上的其他连队找剩饭剩菜喂,这一喂就是三个半月,等到有船到中建岛时,小猪已经长到快200斤了。他赶着猪上了补给船,到中建岛时官兵们可高兴了,没想到罗爱民等船能等出一头大肥猪,这和天上掉馅饼差不了多少。

这头大肥猪养到400多斤官兵们还舍不得杀,作为“观赏性动物”养在了中建岛。

2016年大年初一,海南渔民、广东渔民、香港渔民的三条渔船都停在了中建岛锚地,渔民们换上崭新的服装,上岛与守岛官兵们一起欢渡新春佳节。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了!喜庆的鞭炮响起来了!奔放的舞蹈跳起来了!悠扬的渔歌唱起来了!中建岛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之中……

酒碗高高地举过头顶──

干!为祖国美好有春天;

干!为渔民丰收的年景;

干!为西沙中建岛──

水更蓝,

树更绿

人更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