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历史:南海诸岛千年风云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作者:高虹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4-10 14:33

坤舆万国图(局部 来源:国图数字图书馆数字方志库)

如同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我国280多座岛屿礁滩散落在无垠的南海碧波之中。这些形成于亘古年代的岛屿礁滩,并非杳无人烟。当灿烂的文明之光开始照耀在黄河流域,当中原人士对南海和南海诸岛还视为“天末遐荒”之时,我国南海沿岸的渔民很早就乘风破浪,活跃在南海之上,他们在大海中捕捞,在小岛上栖息,在这里守护着祖祖辈辈用生命换来的蓝色国土。

我国渔民最早穿越南海诸岛

不同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南海是一个出产喜暖性海洋生物的热带海洋,这些珍奇海产自古就成为朝廷的天南贡品。

战国时期的古书《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商代国王汤叫大臣们制定“四方献令”,伊尹便建议,“正南……请令以珠玑、瑇瑁……为献。”这说明了一个事实,早在公元前18世纪,我国南海沿岸居民就已从事南海水产资源的开发。此后,《史记·货殖列传》《〈尔雅〉注》《吴录》等史书,皆有关于我国南方人民捕鱼为生的记载。

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从此,我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不断地谱写着南海和南海诸岛开发史的光辉篇章。

公元226年,三国时的东吴孙权派朱应、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船队航经南海到达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回国后,康泰根据经历所写成的《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作了准确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科学描述珊瑚岛成因的文献。

据考古发现,在西沙群岛的甘泉岛有一处唐宋遗址,出土一批唐宋瓷器、铁锅残片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这无可辩驳地证明,至少从唐宋时期开始,我国渔民就已经在西沙群岛居住和生产,早已经是南海诸岛的主人。

及至明清时代,我国渔民在各岛屿上留下了大量遗迹。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金银岛、珊瑚岛、东岛、北岛等岛礁相继出土一大批明代和清代的铜钱、瓷器及其他生活用品;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各主要岛屿上都发现我国渔民所建的古庙遗存;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上,还挖掘有多块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石碑,多为当时莅岛视察的政府或军队要员所立的纪念碑。

“我国渔民以南海诸岛为根据地,辛勤创业,在岛上建有住宅和神庙,住宅是他们的栖身之所,神庙是他们的精神安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鞠继武,曾对南海诸岛地名、人文历史有过专门的研究。他在文章中写道,有些神庙还保存有佛像,如琛航岛上的娘娘庙中供奉着明代龙泉窑烧制的瓷观音像;北岛小庙供有木制的神主像。有些小庙还悬挂对联、横匾,如永兴岛孤魂庙的对联是“兄弟感应灵,孤魂得恩深”;和五岛上娘娘庙的对联则是“前向双帆孤魂庙,庙后一井兄弟安”,门额是“有求必应”。

我国人民开发南海诸岛的历史,还可以从“南海天书”《更路簿》中得到有力证明。《更路簿》是我国沿海渔民世代传抄的航海经书,据考证,现存的手抄本《更路簿》产生于清康熙末年,可追溯至明代。它详细地记录了南海诸岛的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行针位(航向)、更数(距离),是最直接、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