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刚:雄鹰伴舰闯大洋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刘上靖
2017-04-20 21:43

程文刚: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直升机团飞行大队大队长,先后驾驶过6种机型,海军一级飞行员,先后参与完成了和平使命、多国海军活动、亚丁湾护航、中俄联演等30余项重大演习演练和科研试飞任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程文刚出生于中原大地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有飞行梦想。幸运的他1997年通过高考招飞顺利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为此,程文刚感到一种别样的幸福。

为了记牢飞行数据和操作程序,他将其写在小本上,走到哪,背到哪,把一些图表贴在床头,睡前、起床,甚至夜里醒来都不忘看上几眼。几个月之后,10多门课程考核,门门优秀。

第一次飞行训练时,为尽快掌握飞行技能,他找来飞机座舱图,反复琢磨,不几天,就将座舱结构、仪表分布及各种操作程序烂熟于心,闭着眼都能摸到自己想摸的开关和按钮。实习结业时,一半学员被淘汰停飞,程文刚顺利地放单飞。

改装训练中,条件比较差,没有桌子,他就以床当桌,趴在床上学习;停电了,他就点着蜡烛或打着手电筒学习。节假日,别的学员出去玩,他一个人在宿舍里,反复琢磨、反复体会。最后,他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别人3个月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并提前上机试飞。当别人开始上机试飞时,他已开始了驾机海上着舰、海岛着陆等高难课目的飞行……

夜间行进着舰是直升机训练难度最大的课目,程文刚明白,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舰载直升机战斗员,他必须啃下这个硬骨头,才能涅槃重生。

刚一开始,程文刚就遇到了难题:飞行员夜间注意力转移比昼间慢,判断飞行高度、速度、方向、距离总出现误远为近、误高为低、误快为慢的现象。如何尽快解决着舰位置判断误差大的问题?

攻关,需要背水一战的勇气。程文刚找到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在他们的启发下,对训练方法进行了调整,使训练效益大幅提升。

之后,程文刚又进行了数百架次适应性训练,反复演练11种特情处置预案,先后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放单飞,成为一名可以执行远洋任务舰载直升机战斗员。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营救任务。正在前往亚丁湾的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接到命令,紧急派常州舰前出接护26名被海盗劫持长达570多天的台湾“旭富一号”渔船获释船员。接护地点位于索马里沿岸,直接面对索马里海盗,可以说是一次直面生死的考验。

当时海上风浪太大,拍岸浪高5-6米,救援小艇经过多次尝试始终无法靠近岸边。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如果获释船员不能赶在天黑前被及时接护到军舰上,海盗随时有可能利用暗夜的掩护再次将这些船员劫持为人质。

现场指挥员当机立断:立即调整方案,请示由担负空中掩护的直升机前出接回获释船员。然而此时的海况更加复杂,海面风力达16米每秒,已接近直升机安全飞行的极限。

远程指挥的领导直接与机组指挥员通话,详细了解飞行准备情况,征询直升机组的意见。临危受命的程文刚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请首长放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任务。”说完迅速登上早已准备就绪的飞机。

“报告指挥所,我已发现获释船员,请示接收。”在得到指挥所同意的答复后,程文刚小心翼翼地操纵着直升机开始寻找着陆点。然而船员们停留的地点是一片刚刚退潮的海滩,稀松的海滩上根本没有办法承载起直升机降落时的重量。程文刚驾驶着直升机开始在海滩上空缓缓移动,试图找到一片能满足直升机起降条件的着陆点。

程文刚抓住退潮后露出约10米宽的潮湿沙滩的时机,采用半米以下悬停方式进行悬停,沉着冷静,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双手死死把着操纵杆,不断调整着飞行高度。巨大的气流将直升机悬停四周的沙石卷起打在机身上啪啪作响。

他稍一压杆,利用飞机右轮软接地,将2名特战队员放下,并根据指挥员命令接回了3名船员上机,5分钟后直升机返回母舰。随后,程文刚驾机又连续飞行4个架次,采用同样的方式接回23名船员。

这次营救创造了首次在大风浪、高海况陌生异国海域使用直升机接护船员、首次暗夜无灯光引导陌生区域选择野外着陆场悬停等护航史上8个第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