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人民军队的内核和特质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欧阳浩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7-07-21 02:05

红色基因需要呵护捍卫,精神的接力棒永远往下传

前不久,第83集团军某旅千里移防。在该旅“红一连”,官兵不是首先打包自己的行装,而是将连队传统资料装进特制的绿皮箱。

从红军长征时期毛主席来连队就餐时用过的红菜盘,到汶川抗震救灾时被落石砸扁的水壶……官兵将每一件实物仔细擦拭,用红绸布细致包裹。

“这是我们的‘荣誉箱’,也是我们的‘红色资产’,更是官兵寻找根脉的‘红色基因库’。”连队指导员王玉光介绍,他们连虽先后历经18次编制体制调整,但红色传统不断线、红色资源不遗失。

营盘可以变,传统不能丢。回首望去,“大渡河精神”“上甘岭精神”……这些精神虽历经风雨洗礼,但无论传人怎么变、部队怎么换,都在一茬茬官兵接力中赓续延绵,历久弥新。

今天,面对改革大考,许多部队面临调整组建、移防换防,我们必须一如既往传承好“红色家谱”、交接好“精神资产”,呵护好我们的红色基因。

某部“硬骨头六连”所在旅转隶千里之外的第74集团军。该集团军编写新的“英雄谱”,组织部队互讲光荣历史、互学英模典型,“硬骨头精神”和“塔山精神”“钢铁精神”等融为一体。

“各部队的精神传统虽各具特色,但血脉同源、根基相通,把这些传统交汇融合,实现升华,也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扬。”该集团军领导介绍道。

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跑好我们的精神接力;捍卫红色基因,就是坚守我们的思想阵地。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军队代表建议通过立法手段捍卫英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别有用心之人在网上对雷锋、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军队英雄人物进行歪曲和丑化。

“当前,红色基因传承面临着‘转基因’的挑战,固根与拔根的较量、铸魂与蛀魂的拉锯、扛旗与改旗的掰腕,一刻也没有停歇。”不少军队人大代表谈到,传承红色基因是我军一项“永久工程”,一刻也不能松懈。

历史证明,呵护好、传承好、捍卫好红色基因,官兵的理想信念就能越来越坚定、战斗精神就能越来越旺盛,就能经受各种艰难考验,军队就会有光明的未来。

“红色基因代代传,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习主席对全军官兵的勉励,更是人民军队薪火相传、向世界一流军队奋进的精神之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