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曦:空中“双发停车”,他最终把战鹰带回了家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响 刘倩 赵燕飞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7-11-04 12:00

上学时老师总说他:你咋不上天呢?

现在的他,天天在天上飞

李燕曦大学时期。(图片由李燕曦本人提供)

成为飞行学员后的李燕曦,渐渐发现飞行之路,并没有那么容易,空有梦想的支撑,还远远不够……

迎接李燕曦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残酷”的体能训练。

初为飞行学员的李燕曦,身体耐力远远不达标,滚轮训练时,他在滚轮上就开始吐,下了滚轮,晕得蹲在旁边站不起来。还有旋梯训练,他把自己绑到旋梯上,一圈一圈地绕,一边打着一边吐着……整个学员期,都吐得昏天黑地。

难受,身体难受,心里也难受,他否定过自己,也想过放弃,但是想想自己之前的经历,那么多坎都过去了,这点苦也应该能吃得了。

2005年,李燕曦在空军航空大学第一次跳伞。(图片由李燕曦本人提供)

为了减少身体的不适,李燕曦主动加大体能训练强度。

别人跑5000米,他就跑8000米,别人做50圈,那他就做100圈。白天冒着酷暑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晚上摸着漆黑模拟一训又是几个小时,手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的汗水都凝结成了盐疙瘩……

他咬着牙,把自己从不及格逼成了优秀。

李燕曦没让自己失望,他达成了心愿,在同期战友中首批新机长“放单”、率先走上了飞行中队长的岗位。

“今年是我飞行第10年,2006年从空军航空大学被分到了陆航学院,2008年到部队,最开始飞的是小羚羊,后来是直-9,再后来是现在的直-10,在今年的朱日和阅兵演习中,我就是驾着直-10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

一谈起自己的飞行之路,这个沉默寡言的大男孩就变得健谈起来,还掏出手机向记者秀了一条自己之前发过的朋友圈:

段子虽然有点老套,但在我看来,每个字符都呈“起飞状态”,字里行间都“秀”出李燕曦心中满满的自豪感……

听到儿子说不当兵了,母亲问他:“没人当兵了,国家怎么办”

李燕曦与妻子儿女的合影。(图片由李燕曦本人提供)

“岁月在起落架下回旋,血汗润滑着飞机的关节”。

这不是口号,而是飞行员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采访过程中,李燕曦很少提到飞行以外的东西,比如家庭。

有人作过一个统计,一年的节假日大概有115天,飞行员只能休息四分之一的时间。遇上去外地驻训,有时半年都回不了家。

一位飞行员的妻子曾说,飞行员家属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只要丈夫有飞行任务,不管多晚,她们都会等丈夫着陆后打来报平安的电话才会休息。

“我给家里打电话最常说的就是‘这周不回去了’,和飞机在一起的时间比和老婆的都多……”说起这些,李燕曦一脸内疚。

李燕曦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分别取名“陆航”“陆晗”,不得不说,李燕曦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但却是一位“不合格”的父亲。

平日里忙于工作任务,李燕曦很少回家,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一点点地拉开,李燕曦每次回家,儿子迎接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回来了”。

“不合格”的,还不只是父亲的角色……

姥姥去世,队里工作繁忙,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等他处理,他推掉了领导“让他回家看看”的好意,守在了工作岗位上,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

母亲住院,正值单位有重大检查任务,他再次选择了工作,没能在病床前端一杯水,送一片药;

妻子分娩时,他正在景德镇执行接机转场任务,又没能在爱人身边陪她迎接孩子的第一声“啼哭”……

但是对于李燕曦的种种“不合格”,他的家人从没有过一句怨言,他们挂在嘴边的是“我理解,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

在“824”特情事件发生后,李燕曦说想回家看看,见到两鬓有些斑白,为他操碎了心的母亲时,他试探性地说:“要不我不干了吧?挺危险的。”

母亲沉吟了一下,说“你不当兵,他不当兵,没人当兵了,那国家怎么办。”

母亲说这话时,眼眶有些湿润,但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

如果说飞行员是翱翔九天的战机,那他背后的亲人就是为战机加油保障的场站。

无论飞得多高,“家”,都会等你归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