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共决出7领域18个奖项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魏宏涛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7-12-23 03:16

新时代 迈实步

这是一场日渐升温的比赛。所有参赛者摩拳擦掌,期盼决赛到来那一天。12月6日,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暨中关村首届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决赛,在北京市丰台区军民融合创新工场圆满落幕。来自军地相关单位领导,军地相关领域专家,以及部分参赛单位等近600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决赛共决出导航与通信、感知与识别、无人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电能源与动力装置、新概念新机理、应用场景设计7个领域18个奖项。有专家表示,这些项目直接对接军地双方需求,代表了富有创新和应用前景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品和创意设计。挑战赛结束,由此引发的热潮仍在持续。获奖者坚定了“参军转民”的信心;“落败者”加紧补短板,暗下上台“二战”的决心;错过者、旁观者以不同方式表达错失良机的遗憾……这一次颇为成功的比赛,对军地双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带来诸多新启示。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获奖已成过去 收官恰是启程

——中关村首届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决赛目击记

■中国国防报记者 魏宏涛

颁奖现场。闫 实

致敬!传统产业“深耕者”

一台柴油机的倾诉

决赛现场展示区,一家优势企业生产的风冷柴油机,在周遭众多“高科技”包围下,显得有些另类。

一些参赛者像当年许多投资机构一样,一看是柴油机,认为是传统产品,看都不看一眼。人们并不知道,这款柴油机产品因其重量轻、体积小、性能好、机油消耗低等优势,不仅领先国内同类产品,还填补多项国际市场空白,畅销全球。“别小瞧柴油机,研制改进它花了我整整十年时间。”这家企业总裁洪里荣感慨。

挑战赛决赛中,这款柴油机成了“香饽饽”,赢得专家一致认可,荣膺一等奖。一位专家表示,中国柴油机技术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样好的产品让人眼前一亮。“这款产品非常抢手”,参赛前产品就深受军方及民用客户欢迎,产能跟不上。洪里荣拍胸口保证:“优先保障军用!”

同样拔得头筹的还有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轻型高通过性无人平台、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郝新敏团队带来的生物基尼龙56纤维技术。记者注意到,这些喜获一等奖的解决方案,都指向了传统制造领域,获奖者都是相关领域的“深耕者”:洪里荣的企业是一家近百年的红色家族企业,专注动力领域几十年;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主攻装甲领域,业界享有盛誉;郝新敏团队所在单位,更是全军唯一的专业军需科研机构。

百余项解决方案中,这些技术能够脱颖而出,决不是偶然。那台不起眼的柴油机,像在倾诉:参与军民融合,没有独门“绝活儿”不行,玩花架子更不行,“硬功夫”从深耕中来,“深耕者”创新过程中有时更需要忍受孤独和寂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