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赛场尖子,能否成为明日战场尖刀?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范俊 司泽兵 唐继光 等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8-24 04:07

冠军心声

比武竞赛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新疆军区某师中士 吕永宁

在去年国际军事比赛“军械能手”赛场,我与其他7名战友组成修理班,参加了某型榴弹炮修理单项赛和“军械能手”综合赛角逐,包揽了这两个项目的金牌。尽管比赛硝烟已经散去,但留给我的记忆和思考依然清晰而深刻。

我参加的榴弹炮修理单项赛,共设置火炮修理装备技术检查、故障排除、越障驾驶、射击检验等内容,由我们8个人共同完成。记得一次赛前的预演,在火炮从战斗状态转入行军状态环节,负责推火炮活动大架的我,出现了速度跟不上的情况。结果,整个操作进程被打乱,比赛用时也因此延长了不少。

事后,我们8个人进行了千百次磨合训练,直至相互配合高度默契,各个环节衔接似行云流水,最终在正式比赛中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

单丝不成绳,独木难成林。这次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比武竞赛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任何一个环节或是要素出了问题,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每名参赛队员和各个要素相互配合、密切协同、一体联动,才能发挥出整体威力赢得胜利。

(王春风、李杰整理)

从比赢到战胜,中间差个“实战化”

■新疆军区某师下士 沈叶飞

前不久,我在团里举办的群众性比武中斩获“掩体构筑”课目冠军后。回到连队后,便投入到团组织的专业考核中。没想到一次平常的考核,却给顶着冠军光环的我,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单兵卧射掩体构筑,开始!”闻令而动,我手持工兵锹单膝跪地使劲地挖了起来。不出意外,我用最短的时间率先完成了土工作业。

正当我为自己的速度沾沾自喜时,突如其来的一幕发生了。监考人员在评判我构筑的掩体时,竟然只勉强给了个合格。问其原因,说是我选择的构筑位置不合理,旁边有个凹地没利用,挖出来的几块石头也没有放到前沿,降低了掩体的坚固度。

一开始我对自己的成绩愤愤不平,但仔细听了监考人员的解释,又觉得很有道理。我反思这一问题,主要是过去比武只片面追求速度所致,对于是否符合实战考虑不多。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从比赢到战胜,中间差个“实战化”。从这以后,不论我参加哪一级的比武,我都要对标战场找差距,把实战实用作为一条训练的硬杠杠。

(乔红旺、刘港整理)

锐视点

战场不堪用 金牌等于零

■张明

军人生来为战胜。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训练尖子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

训练尖子是训练场上的标杆样板,是比武赛场上摘金夺银的种子选手,更是掌握过硬杀敌本领的拔尖人才。训练尖子凭着自身优秀的军事素质和看家本领,在各类竞技场上一展英姿,成为一支部队的名片。近几年,我军选手在国际赛场屡屡摘金,为国家和军队赢得了荣誉。

赛场上需要训练尖子,战场上更需要打仗能力。曾立下赫赫战功的传奇狙击手张桃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手中的水连珠步枪,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了214名敌人!几乎达到了两发子弹就击毙一个敌人的杀伤率,创造了中国军人在抗美援朝中狙击杀敌的最高纪录。可以想见,像张桃芳这样的战场尖兵多一点,未来战场上的胜算就会多一些。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昔日,训练尖子在赛场能夺冠,但上了战场不一定能杀敌。从赛场尖子到战场尖刀,中间还隔着个“实战检验”。和平时期,虽然我们远离战火硝烟,但世界并不太平。赛场摘金夺银再多,上了战场如果不能发挥作用,那练的本领终究还是假把式,做的只能是无用功。

仗怎么打,兵怎么练。要在实战化训练中不断磨砺官兵,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锤炼过硬本领。结合实战化条件下的练兵备战,让训练尖子适应实战环境,让赛场与战场对接,让训练尖子既要成为赛场的主角,更要成为战场的钢刀利刃。

实践证明:哪个单位重视在实战化训练中发挥尖子作用,哪个单位的实战化训练工作效益就高;哪个单位不重视抓尖子,尖子不尖,尖子不多,哪个单位训练就死气沉沉,工作就平平沓沓。

战场不堪用,金牌等于零。广大官兵们一定要牢记习主席训令,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把“手中活”练成“必杀技”,紧跟“新转型”练出“新本事”,将赛场练就的本领尽快投入到部队的练兵实践中,加快实现了从“参赛选手”到“实战能手”的转变,努力把自己锻造成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尖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