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鼓浪屿登高览胜,人们定会忆起雁栖湖畔及西湖之滨那些美丽的过往。伴随着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即将拉开帷幕,5年来中国主场外交的精彩瞬间一一浮现眼前。
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如今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主场外交,标刻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铭记了中国对这个世界的担当。
巧合的是,这些会址,都临水而设。水,沉静、包容、决断、有力量,恰如中国对推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度和胸怀。
历史定格在这些时刻——
2014年11月9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习主席指出,亚太各方应该顺应时代大潮,携手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共襄区域合作盛举,共创亚太美好未来。
2016年9月3日,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习主席强调,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动杭州峰会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习主席强调,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雁栖湖畔到西湖之滨,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中,“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等关键词贯穿始终,折射出中国对推动全球化一以贯之的态度,彰显出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变的初心。
“为什么中国主场外交多了起来?”有人或许会问。
因为世界渴望聆听中国,世界热切期盼中国。
经世致用的中国方案,正引发世界前所未有的共鸣,也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人们难忘: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引领亚太区域合作飞向辽阔天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推动二十国集团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联动发展凝聚合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国际部资深编辑罗曼诺娃看来,“中国提出的发展道路不受意识形态的羁绊,不干涉别国内政。这条建立在互利合作基础之上的道路,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参与者”。
金砖列车即将抵达中国厦门站,中国也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主场多边外交的收官之作。面对涌动的“逆全球化”思潮和发展不平衡的世界经济,人们更加期待中国发挥主席国的重要作用,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