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军代表如何精准发力把好质量关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邹维荣 郭强 贾志欣责任编辑:张硕
2017-09-22 02:01

装备是交付了,可到了部队却成了不中用的“花瓶”该咋办?

装备验收既要符合标准更要贴近实战

盛夏时节,西北边陲演训场,激战正酣。工兵分队犹如一把尖刀,为后续的突击分队协同攻击开辟通道。突然,在破障车完成雷区清障任务后,推土机却冒起浓浓黑烟,推进速度大幅降低,结果影响到了部队行进速度。

“败走麦城”后,企业技术人员和军代表对这台推土机进行了全方位“体检”。他们发现因推土机空气滤芯安装不到位,导致发动机气缸早期磨损严重,就出现了演习场上这一幕。

演习总结会上,负责生产发动机的民营企业推诿责任,“空气滤芯本就是易损件,安装不到位是因为部队在更换时操作不当,发动机的损坏是部队的责任。”

“按照实战标准,你们的设计就是有缺陷。”负责该项目的高级工程师杨海山斩钉截铁地说,西北地区风沙大,空气滤芯只随车配备一个,装备保障能力怎么能提高?空气滤芯安装的连接处没有卡槽,更换时是否安装到位,官兵怎么判定?

随后,发动机生产企业对空气滤芯的连接部进行了重新设计,不仅对在产发动机进行了结构改进,还组织技术人员到部队进行现场培训,所有装备实现了更新换代。这一小小的改进,每年为部队节省了近100万元的维修经费。

事情虽小,却引发了军代表的思考,在一次业务工作研讨会上,他们形成了“按实战标准考核装备质量,对重要技术指标进行严格考核”的工作思路。记者采访期间,恰逢军代室对一批装备进行复杂路段测试试验,由于城市化发展迅速,凹凸不平的复杂路段成了“稀罕地”。最后,军地双方硬是在数百公里外的偏僻乡村找到了一条符合要求的路段。军代表张赛说:“按实战标准开展监督验收工作,虽然过程繁琐复杂了一些,但装备质量得到了可靠保障。”

“说一千道一万,作为军代表,就是为部队提供好用、实用、耐用的工程装备。这是军代表的职责所在!”王庆化如是说。

企业是入围了,可部队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没打破该咋办?

搭建桥梁要疏通信道更要拓宽频道

“按照最新的武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们研制单位必须制定产品的标准化文件……”在民营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某公司分管质量的总监李小丽讲述了军用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区别。“军用标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大家都是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更要把军标贯彻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中,这样才能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李小丽对此感触颇深。前些年,该公司刚刚入围装备科研生产时,为了使自身的产品实现从民用标准向军用标准的升级,硬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投入了近300万元,从硬件到软件,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整体重塑。

民营企业受市场机制和自身发展模式掣肘,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军品质量要求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在磨合期内,如果军代室一味地检查、督促、整改,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更会影响到军企之间的关系。为此,军代室搭建了“互联互通”的交流帮扶平台,邀请军内专家为民营企业进行授课辅导、答疑解惑,大幅降低了部队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缩短了部队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期。

去年3月,某民营企业以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合理的产品价格,中标了某型气动植桩机项目。可就在企业准备投产的时候,负责该项目的秦随江发现其产品某零部件的公差定义不够准确,可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随即,他与军代表杨佳鑫组织企业的技术人员对产品的所有技术文件连夜进行审查,发现并纠正了检验项目分组不正确、《使用维护说明书》格式不规范等10余项问题。

“民营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装备的‘优生’,我们军代表也要第一时间把双方的桥梁搭建起来,及时弥补民营企业的短板弱项,为装备的‘优生优育’打好基础。”采访最后,王庆化对记者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