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棋子,壮筋骨——重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
改革如潮涌,后浪推前浪。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开启了人民军队向“脖子以下”改革进军的新征程。
习主席的指示言犹在耳:纵观世界军事发展史,军队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不能固定不变,必须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变化而变化,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军队使命任务变化而变化。否则,曾经再强大的军队最后也要落伍,甚至不堪一击。
2017年4月27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
这是人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一个缩影。在新调整组建的单位中,还包括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军以及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中的诸多新型作战力量。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力量重塑。如果说,此前“强大脑”的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改棋盘”,那么“壮筋骨”的“脖子以下”的改革就是“动棋子”,而且同样是全局性的动、大范围的动。
改革之后,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迈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一大步,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
改革,同样在联勤保障部队强力展开。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为标志,人民军队打造一个全新的联勤保障体制——以联勤保障部队为主体、以军种保障力量为补充、以战区联指统一指挥运用为核心,补上了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上的一块短板。
重构重塑后的人民军队,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轮改革以重塑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牵引,全军和武警部队院校由77所减至43所,构建起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军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为补充的院校布局。
改革蓝图中,有一个醒目的路标: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2017年,人民军队中一个新的机构——中央军委军事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诞生,连同此前成立的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我国国防科技创新有了全新的顶层架构。
与此同时,重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宣告成立,以军事科学院为龙头、军兵种研究院为骨干、院校和部队科研力量为辅助,军事科研力量“航母编队”正式起航。
为强军矢志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伴随着改革步伐的推进,一系列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正在加紧制定:修订军官法、兵役法,研究制定士官条例、义务兵条例;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军人荣誉制度体系……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