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余到重新定编,刚好过去130个日夜……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大源 陈强 等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8-04-10 03:02

编余不是多余 有为才能有位

■王龙刚

1月中旬,某旅下发了2017年度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通报,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中,有5人是编余干部。这一消息,在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5名编余干部的事迹更是让大家纷纷感慨:编余不是多余,有为才能有位。

“脖子以下”改革启动以来,不少部队面临撤并降改,很多单位编制体制调整,出现了部分编余干部。面对编余,一些干部认为是被“边缘化”“靠边站”,因而工作热情不高,心理落差较大。这样的担忧和顾虑看似人之常情,其实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

“暂时性的岗位也是战位,临时性的工作也是任务。”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人民军队素有“纪律面前不讲变通、大局面前不讲条件、任务面前不讲困难”的优良传统。1954年,新疆和平解放,10万余官兵就地集体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8年,已经准备撤编的原济南军区某师,接到抗洪抢险命令立即投入战斗,凯旋后便集体脱下军装;2014年,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某师政委马宝川由师政委改任旅政委……不同的年代,面对不同的利益考验,真正的革命军人总是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应该看到,编余是改革期间调整配备干部的一种临时性安排。编余干部只要不忘初心,尽心尽职干好组织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像指导员郭盛那样重新纳编定岗也在情理之中。同理,在编干部并非就进了保险箱,如果工作上不努力,甚至混日子,最终也会被淘汰。

有为才能有位。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如果扛不起重任,却只想着位子和待遇,到头来必定“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虚心学习,勤勉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方法,才能胜任新的岗位和工作。

人民群众最讲实际。官兵评价一名干部,不会先问你有没有编制,而是看你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没干好。对于不想为、不善为、不作为的人来说,对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来说,即使有岗位,在群众心中也没地位。相反,虽然暂时被编余了,但只要充满激情、干劲不减,就一定能赢得大家的欣赏和尊敬,从而彰显自身价值。

当然,各级组织也要对编余干部一视同仁,坚持以事业取人、制度取人、岗位取人,力争使每一名干部都有一个好的归宿、好的发展,让他们像钉子一样铆在哪里都有力,像石子一样铺到哪里都结实,为改革强军积蓄磅礴力量。

面对编余,怎么看怎么干

——对第77集团军某旅编余干部现状的调查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彭小明 通讯员 杨奇帅 闻苏轶

随着军队“脖子以下”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干部由于编制所限被列为编余。作为部队改革调整期间的一个特殊群体,编余干部的思想和工作状态备受各级关注。面对编余,他们是怎么看的、怎么干的?日前,第77集团军某旅对百余名编余干部的思想和工作状态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

岗位编余,自身定位有困惑

问卷调查显示,编余之初,超过九成的干部都表示能“服从组织安排”。当被问及应该怎么干时,超过80%的编余干部表示,仍然要初心不改,积极为单位建设尽自己最大努力。

在编余干部杜高峰的工作记录本上,去年6月份的那几页记得密密麻麻。“因部队调整组建,连队官兵分流,做好官兵思想工作是第一位的,要确保调整移防途中官兵的安全……”10多页的工作笔记,记录了改革调整期间杜高峰对连队工作的细致筹划。对此,他说:“岗位编余了,但责任不能编余,部队千里移防,我也得尽职尽责。”

该旅一营教导员魏攀科谈到,有的编余干部虽说让干啥就干啥,但也出现了工作标准不高,积极性明显不足的苗头。个别编余干部甚至存在这样的思想:编余了就要认清自己的“定位”,不能抢了在编干部的“风头”。

为消除编余干部对于自身定位的困惑,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该旅有意识地多组织编余干部参加军事训练研究、任务工作部署、演习演训筹划等相关会议,让他们参与到部队建设的一线,增强其“存在感”、强化主人翁意识。与此同时,他们鼓励编余技术干部继续研究专业技术,奖励其发明创新成果。

上尉田志刚以前在连队担任某型火炮的阵地副连长,调整改革后成了编余干部。看着陆续装配部队的新装备,他干劲不减,先后掌握了3种新装备的基本操作和故障排除方法,助力新装备早日形成战斗力。

无岗有责,编余同样有主业

编余了,没岗位、缺平台,工作怎么干?在调查中,该旅79%的编余干部表态,不向组织提条件,临时性工作也是工作,在位一天就干好一天。

干部唐俊贵因为年龄偏大,在改革调整中编余了。得知这个消息,有一段时间,他感觉自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方向”。不过,营教导员的一番开导,让他认识到:只要军装穿在身,无岗也有责,编余同样有作为。

唐俊贵在旅领导组织的一次编余干部座谈会上表态:“只有编余的干部,没有编余的工作,只要穿一天军装,就绝不打退堂鼓。”

新兵下连后,连队安排唐俊贵抓新兵的训练工作。为了帮助新战友在“兵之初”就打好军事体能基础,唐俊贵和连队军体骨干总结经验,围绕100米跑、俯卧撑、引体向上、五公里越野等训练课目,提出了6条组训意见。连队采纳其意见后,新兵训练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在这个旅,为发挥好编余干部的作用,各营连都会根据编余干部特点和任务需要临机分配一些工作。很多编余干部都像唐俊贵一样不讲条件、尽职尽责,备受身边官兵称赞。

无论走留,都积极发光发热

在这个旅100多名编余干部中,曾被上级评为“优秀基层干部”和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的超过70人。调查显示,不少编余干部在原岗位上都干得不错,对未来军旅满怀憧憬,编余之后,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很多人都倾向转业。

不过,很多人都表示,就算明天要转业,今天也要干好工作。编制体制调整过程中,机关参谋张佳成就任某连连长,原连长杨立立成了一名编余干部。交接岗位后,杨立立结合自己多年的带兵经验,在军事训练、连队管理等方面多次对张佳成传帮带,帮助他带领连队尽快转型。

在该旅卫生连,25名干部中有8名是编余干部。为提高连队卫勤救助能力,连长赵小平搭建“军医讲堂”交流平台。编余干部和大家一起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精心备课、分享经验,取长补短。“能以自己的经验促进卫勤保障能力提升,就是价值的体现。”一名编余的军医说。

在这个旅,他们一方面搞好政策宣讲、答疑解惑,让编余干部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他们采取送学培训、借调机关、抽组参加大项任务等方式,为编余干部搭建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激发了一大批编余干部努力工作、在战斗力建设一线发光发热的干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