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刊发长篇通讯:在赓续血脉中走向新的胜利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黄昆仑 魏兵 魏寅责任编辑:康哲
2018-08-01 02:21

(七)

90年前,“黄洋界上炮声隆”,老百姓拿着大刀梭镖支援红军打胜仗。

70年前,淮海战场,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了“60万胜80万”的战争奇迹。

是什么让我军总能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答案就在军民一心。

20年前,长江流域洪水肆虐,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保卫人民群众的家园。

10年前,汶川山崩地裂,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是什么让我们一次次共克时艰、负重前行,在灾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答案就在军民一心。

人民军队,名字中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定语——“人民”;人民军队,还有一个辨识度极高的称谓——“子弟兵”。我军发展壮大的历程,始终闪耀着人民与子弟兵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熠熠光芒。

放眼世界,或许没有哪一支军队像我军这样,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喻为“血肉”。在丰都一役中失去右眼的刘伯承曾说:“战争夺去你一只眼睛,群众会给你千万只眼睛。”

1943年,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拥军运动月、拥政爱民月活动,标志着双拥运动正式诞生。此后,各根据地“普遍地、无例外地”开展了这一运动,极大地密切了军民关系。

2016年,晋江市第6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军地共建“平时民用,战时军用”的渔港码头,设立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双拥创模的“晋江经验”不断焕发新光彩。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双拥的生动实践证明,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都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的血脉和纽带。

历史的一页翻到今天,军队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但无论走多远,“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定律始终不会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军的根本宗旨。

抗洪大堤上的“最美睡姿”、火灾现场中的“最美逆行”、长江浊流里的“最美潜游”……这一个个“最美”昭示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只要党一声令下,人民军队不仅敢于担当,而且能够担当。

打开中国地图,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红军长征沿线地区占相当比重。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特困地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处都有八一军旗在高高飘扬。

人民军队来自人民的历史血脉割不断,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

(八)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每一个老兵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老营盘。

井冈山上红军驻扎过的茅屋,尽是苍色;太行山里八路军驻扎过的瓦房,长满青苔;干打垒,地窝子,猫耳洞,高脚屋……这些营盘虽然被岁月刻下深深的印痕,却是老兵心中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今天,昆仑雪山,新一代戍边战士驻守在与天比高的“恒温哨所”;南沙礁盘,新一代守岛官兵巡逻在繁花似锦的“花园营区”;红海之滨、非洲大地,人民军队驻海外部队的现代化营房在异域矗立……

物华又与岁华新。“铁打的营盘”在时光流转之中新旧更替,永恒的精神、不变的初心始终在一代代“流水的兵”身上传承赓续。

这精神,这初心,是南昌城头弹孔中蕴含的力量;这精神,这初心,是古田会议篝火中跃动的思想;这精神,这初心,是长津湖畔冰雕中凝结的血性……

让我们拥抱这伟大的新时代,以永恒的精神。“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革命精神的凝聚,转化为强军路上砥砺前行的强劲动能,将永远激励我们成为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让我们投身这伟大的新时代,以不变的初心。初心代表奋斗的方向;不变的初心,意味着朝着强军目标不断积蓄力量,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终将登顶胜利的巅峰。

光阴似水,雄关如铁。

2018,八一,再出发!

奋斗,为了我们的新时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