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中国空军王牌部队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中国空军网作者:中国空军网责任编辑:郑文达
2019-01-03 14:37

在万里长空,郝井文是“领头雁”,每一次战训一线,都飞第一个架次,都在带队长机的位置;从中国空军“战神”轰-6K前出西太平洋飞越宫古海峡开始,郝井文带领战鹰编队,也始终飞在第一线,化身“战神”的“带刀护卫”,飞越宫古海峡、飞越对马海峡……他的航线不断向大洋深处延伸,他的视野掠过更远的天空。

作为一个战斗员来说,带兵打仗,我要带头去研究,带头去飞行,带头去执行任务,这个是我的职责所在。——郝井文

郝井文出身于中国空军史上最传奇的“王海大队”,代代英雄用热血和生命,锤炼出钢铁一样的作战意志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中国空军,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而“王海大队”的前身航空兵空某师飞行一大队,组建于1950年10月。在首任大队长、未来的中国空军司令员——王海带领下,曾经两次入朝参战。当时,包括王海在内,他们都是从零起步的飞行员,平均飞了几十个小时,可他们面对的敌人,却是飞了几千个小时的美军王牌飞行员。

在这种巨大差距下,在装备质量、数量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王海大队以小击大,以弱胜强,取得击落击伤敌机59架的辉煌成绩,创造出震惊世界的15比0的空战传奇。敢在空中拼刺刀,这就是一直守护着我们的军魂!

这种精神的一代一代传到我们这茬人手里边,如果说作为我第一任的旅长如果说把这些精神丢掉了,特别是我们战斗力下滑了或者说下降了,我们无法去履行我们的职责使命,我感觉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郝井文

延续英雄部队的血脉,郝井文带着全体飞行员淬炼技术,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搜索识别,进行快速精准攻击,不拘泥于仪表数据,把战术动作刻在肌肉里。

对于装备差距,郝井文毫不回避,但是,他坚信装备优势,并不等于战场优势,战机的代差,可以用高超的技艺来弥补。

他要求每一位飞行员,坚守“空中拼刺刀”的精神,在日常训练中,务必精益求精。哪怕再简单的操作,都要反复练,练到“倒背如流”。一个人练完了两个人组团一起练,两个人要默契到前舱的操作杆稍微动一下,后舱人都会知道他动了多少的程度。

一百次不行,就练一千次,一千次不行,就练一万次!

部队有句话说: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

郝井文训练的王牌飞行员,是用汗水、热血和手上的老茧,练出来的。

就是通过这种魔鬼训练,郝井文带领战机编队,在2017航空飞镖国际军事比赛中,驾驶着同小组性能处于劣势的飞机,打出第一名的好成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