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分量有多重?反正它让老班长了不起!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邹海涛 胡磊等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8-07-25 15:38

在陆军第83集团军某训练场,呐喊声、叫喊声响个不停,一个忙碌的身影或蹲着、或趴在地上、或窜到高台上,在不停的寻找最佳角度抓拍官兵们年终考核的场景。他叫李亚超,人称“多面手”、“小能人”。

蜕变:从懵懂少年到同年兵里的佼佼者

人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出生在农村的他,很小就帮家里干农活、做饭、洗衣等,这些历练也让他懂得了更多的是坚强和自立。缘于天资和勤奋,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优秀的,喜欢美术的他报考了“汉中市艺术师范学院”,可是,由于昂贵的学费和不被家人看好的专业,没能如愿以偿地迈进向往已久的“师大”门槛,大学梦想就此破灭,失败和无奈笼罩着他,忧伤和痛苦整天笼罩着他。父亲也曾当过兵,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他转变观念,立志从军报国。

李亚超画作: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2001年12月,天公作美,他穿上了国防绿,戴着大红花,告别了父母和亲朋好友,豪情满怀地来到了军营。然而,一踏入军营就被紧张的生活、训练所“包围”,训练、评比、考核、内务检查、体能训炼、劳动……接踵而至。面对部队现实生活与梦想生活的巨大反差,他再度陷入迷茫之中,甚至怀疑当初的选择,难道自己的追求和艺术生涯就这样废弃了吗?细心的新兵连指导员王治军看出了他的烦心事,勉励他不要放弃,要自我调整好心态、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

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并没有放弃念头。他把指导员的鼓励转化为动力,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别人休息,他总是拿起手中的画笔反反复复的练习,用手中的画笔把所见所闻画了下来,积攒了厚厚的一本官兵训练生活速写册,在新兵连里引起了称赞和好评。春节临近,集团军组织迎新春书画展,他精心构思创作了一幅《五虎临门》国画,全集团军有90多人参展,他竟获得了第二名,新兵连指导员高兴的说:“新战士获得集团军的荣誉很少见,也很难的!”这一下使他迅速成了“小名人”,备受战友和领导们的赏识,从此他也更加坚定了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他对军营的热爱。

新兵下连后,由于他的军事素质过硬,爱好书画的特长,连队将他分到炊事班。连队还专门给他滕出个空房间来用,从此,房间就变成了他的创作室,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除了做饭只要一有时间他就钻进创作室,不厌其烦地写写画画,苦心钻研。

有了连队给他创造的良好条件,在军营成长的他终于找到了自我价值,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特长,为连队出板报、墙报、展板等,不仅成了营、连的“小能人”,还成了营区的“小名人”。然而在荣誉面前他并不骄傲自满,仍然勤奋刻苦,积极进取。他经常到连队的图书室阅览学习很多认为有用的书籍,通过勤奋踏实的学习、工作,第一年就被评为了优秀士兵还得了嘉奖,第二年不仅被评为优秀士兵,还顺利选取为士官。

勤学:从新闻报道“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李亚超摄影作品。

以前对新闻不太了解的他,经过每天的读报、看新闻,慢慢的又喜欢上新闻,他省吃俭用凑钱自购了笔记本电脑和相机,还自费购买了有关新闻方面的书籍,开始学习新闻报道,这成了他除了写写画画外的又一爱好。后来,慢慢的他开始往报社、杂志邮寄些他认为满意的稿子和照片,每次发出去稿件他都会焦急的等待,每当新报纸一到他就迫切的在报纸上寻找自己的名字,可是一次次都石沉大海、希望变失望,让他再受折。指导员王治军和教导员孙文森都耐心的劝他说:“不要急、不要灰心,继续写、继续投”。也有战友半开玩笑半讽刺地说:“你这是屡投屡败,屡败屡投啊!”

面对冷讽热嘲,他并没有往心里去,面对一次次“有去无回”、一次次“石沉大海”,他没有灰心,反而更加激励了他继续学习、继续写作、继续投稿的信心和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的一天,他的处女作终于在《军事记者》杂志上问世了。虽然只是一幅文章配图照片,但也抵挡不住他内心的喜悦,那次他激动的流下了热泪,有种苦苦奋斗终换来回报的欣慰感,因为这份收获等待的太久。有了第一次成功经验后,他的报道频繁在诸多报端和杂志上刊登。2006年底,他因工作成绩突出个人荣立了三等功。艺多不压身,他又学起了展板设计制作,先后为单位制作精致高标准的黑板报、墙报、展板达1000余次,整个营区都是他的“杰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