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点赞“一带一路”,创新源于心中共同梦想

来源:中宏网作者:王镜榕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05-09 11:04

5月2日,世界知名学府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für Technologie,简称KIT)北京“KIT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伊始,中宏网记者独家专访了来自KIT的两位德国专家:Dr.Rainer Körber和Michael Grethler。

针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两位专家中肯指出,任何逆全球化潮流而动的贸易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都是必须反对的。德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致力于推进全球化进程所付出的真诚与努力,并强调,我们相信中国政府已经站在推动全球化进程的新高度上充分认识到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并指出,我们理解的全球化就是世界各个国家,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景而采取切实行动。

专家告诉中宏网记者,作为欧洲学者,我们愿与中国政府、企业界、学术界共享智能化制造转型升级的战略新机遇,以我们双方的共同行动,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努力。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中德数字化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中宏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发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但是,中国领导人的谈话显示,中国愿意正视成就背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科等领域存在的差距,保持向包括德国在内发达国家交流、学习与合作的开放态度。请问,在中国实施“制造2025”计划进程中,作为德国专家您认为德国正在实施的“工业4.0”计划有何借鉴意义?

Michael Grethler:德国的“工业4.0”计划不仅是一种技术的提升,如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更为关键的是,客户与企业和商品的接触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把虚拟的数字世界与设备以及真实世界连接,看似虚拟实质真实,从而实现了技术层面的提升。通过“工业4.0”的技术革新,将使得更多企业通过互联网将产品销往全世界。

商业模式变革是4.0计划得以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模式首先带来的是企业与客户接触模式的改变,企业客户端可以通过互联网定制个性化产品;第二是生产模式的变化,实现了24小时在线生产,改变过去的量产模式;第三,德国也遭遇从半数字化到全数字化转型的瓶颈,德国缺乏足够的人口来支撑这个转型所需要的大数据支持。通过中德在数字化领域的合作,不仅能够弥补德国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课程与目标的设置,将企业的需求通过实训的方式,不仅解决了人力资源问题,也使人才掌握了数字化生存的技能。

目前,KIT正在与中国多所院校开展合作,这些项目都是得到中国教育部批示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智能化研发课题与合作项目。

促进德国技术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

中宏网: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营造包括吸引国外科技人才到中国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并从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发力,帮助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将自身的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经营,将科技真正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请问作为KIT创新中心负责人,您对此有何建议?

Dr.Rainer Körber:促成科技产业化是一个国际性课题,当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国情。作为在此领域十五年的从业者,我的一个最直接的经验就是,研发工作最好能够和企业合作进行,因为,如果你的研发过于超前,需要五年后才能实施,那么,5年后市场或许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期间的投入也就全部浪费掉了。因此,我所理解的创新研发,必须基于和企业的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对于企业而言,革新意味着风险,那么,如何帮助企业尽可能降低风险,这基于你和企业对未来两年可预期的市场机会的洞察与判断。所以,未来一两年的市场风险的判断显得非常关键。为此,对创新研发者而言,与企业以及市场的深入交流非常重要。从而使我们研发成果在未来一两年能够成为占据市场前沿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KIT的4.0创新中心,有40人的经理人团队,专门做和企业深度交流的工作,并且联合其它多所大学或科研机构一起从事这项工作。从而使KIT的创新项目能够实实在在的市场化落地。KIT的4.0创新中心实际上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交流的窗口。我们从事一项研发的出发点是市场有没有这个需求以及能不能实现,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工作是研究市场,第二步就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第三步就是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这项新技术告诉市场与客户。这种宣传的手段包括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等多元化手段。第四步就是原型机制造及投向工业量化市场。我们也经常参加北京、上海等地的行业展会,以了解市场讯息,反馈给我们的研发团队。我们建立KIT中国创新中心,就是建立这样一个沟通中国市场,了解中国客户需求的窗口,实现德国技术与中国人力资本与市场的融合。

信息即未来,信息即石油

中宏网:美国拥有纳斯达克,中国也正在大力发展多层级资本市场,以更有力支持包括高新技术在内的新兴技术与产业的勃兴,请问您对此有何建议?

Michael Grethler: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和支持包括数字化经济在内的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发展是世界性话题。事实上,美国对数字化领域研发的投入要高于欧洲在此领域的投入。这个支持非常重要,如同资本在孵化一批新兴的企业与市场。从而让这些年青的企业和市场得到一个成长的机会,也给资本和市场提供了一种无限可能。这也是资本乐意投资这些新兴技术与产业的重要原因。十年前的资本市场,包括股市,汽车企业是稳居榜首的,而十年后的今天,包括谷歌、阿里巴巴这样的IT企业已经脱颖而出,足以证明资本的推动力量。这十年的启示是,信息即未来,信息即石油。

推进全球化进程,绝不能“因噎废食”

中宏网:特朗普政府掀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剑指中国高新技术与产业,请问您对美国的这种逆全球化的贸易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怎么看待?

Dr.Rainer Körber:首先,贸易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是必须反对的。当然,全球化绝非一个德国人居住在上海,晚上与中国人就餐这样的表面化,我理解的全球化是,两个国家或多个国际机构或组织,基于一个共同的未来,共同为此目标的实现而迈进。必须看到,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曾经遇到严重挑战与困难,但可以看到,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切实行动。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里面当然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但同时也为双边乃至沿途各个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也表明了中国政府正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化进程。这里面也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并且使这种保护上升到推动贸易全球化进程的高度。尽管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绝不能“因噎废食”,阻挡这种全球化进程。我们相信中国政府和投资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给予切实解决。KIT中国创新中心的成立,本身就表明了我们的这种信心。

Michael Grethler:特朗普政府发起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感到自己的“世界领导者”地位受到威胁。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只代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并不代表世界其他国家的主张。作为欧洲国家,我们觉得为了一个共同的未来而付出,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才是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