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中秋夜,体会兵哥哥的浓浓乡愁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严汝凌责任编辑:王俊
2017-10-12 13:01

秋高果熟,丹桂飘香,时至中秋佳节,原本庄严威肃的校园广场一下子成了花的海洋,被妆扮得花团锦簇、五彩缤纷,让人驻足流连、心旷神怡,俨然“花重锦官城”!

浓烈的节日气氛一下子弥漫了整个校园,卸下训练的重荷,战友们三五成群地小聚在一起,愉悦和兴奋洋溢在黝黑的脸上。虽是以水代酒,却也觥筹交错,难得的放松冲淡了学习和训练的紧张与艰辛。

中秋晚会上,我们尽情地表演自己排练的节目,我们忘情地互飙着“强军战歌”,青春的印记无悔地烙上了军人的豪情!

回到宿舍已是月上中天,凭窗而立,树影婆娑、秋虫呢喃,远山隐隐,宛若披纱!极目苍穹,皓月当空;铅华如洗,白云孤飞,星辰寥若,好一幅水墨山水画卷,闭上眼睛,我默默地在心里吟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水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情此景,令人感怀的不仅仅是诗词歌赋,更有浓浓的乡愁!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孩提时无忧无虑,不懂乡愁,更不知思念为何物,但对中秋节却充满了热切的期盼。说实在的,不是为了高雅地赏月,只是为了能和小伙伴们结伴去“摸秋”的野趣。每逢中秋佳节,无论白天是在奶奶家还是外婆家,晚上必定按时返家,邀上一群小伙伴,赶着去“摸秋”。

“摸秋”的风俗缘起何时何地无须细究,代代传承演变至今完全成了孩子们“恶搞”的闹剧。在我们老家,团圆晚宴后,家家户户会陆陆续续地搬出案几和供品,户外祭月。此时串门走户的孩子们早已兴奋地躲藏在旁边,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焦急地等候主人焚香拜祭。就在主人燃放炮竹、跪拜月神时,孩子们一拥而上,将供品洗掠一空,并迅速撤离现场。主人见了既不责怪,也不生气,这时邻居的大人们多是嘻嘻哈哈地走来“祝贺”并调侃,什么嫦娥、吴刚、月神老人眷顾啦,笑纳啦之类的俏皮话,引来阵阵爽朗的笑声。而我们则暗暗窃喜、继续开心地寻找下一个“目标”……

回不去的过去,求不来的成长!现在想来,那份甜美的欢乐已永远地尘封在童年的岁月里,永远地定格在故乡中秋月夜朦胧的清辉里,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表哥’,尝个月饼吧,别傻站在窗前发思古之幽情了”,室友小俊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热情地邀我围坐到小桌旁。

“臭小子,净拿我戴手表开涮,不过还得谢谢你的月饼!”我笑着应道。轻轻地品着香甜的月饼,似曾熟悉家乡的味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向斯文的大健声情并茂地朗诵道, “落谁家!落谁家?落在我们为了保卫祖国和平安定的军营里、哨所里,落在为了民族复兴,今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所有劳动者的心里和梦里!”

“高!”宿舍的哥们儿立马竖起了大拇指,异口同声地高声大赞!“你太有才了,简直有诗仙的风骨呀!大健兄,您请上座,让兄弟们膜拜膜拜,可以么?”调皮的小林模仿港星周星驰的腔调来了一句戏文,引得室友们一阵哄堂大笑。

“好了好了,大家别笑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我提议,我们轮流给家里打个电话,共同向叔叔阿姨们问个好!”大健的提议立马获得大家的赞同。喧闹的宿舍顿时安静了下来,暖暖的亲情渐渐地弥漫了整个宿舍,妈妈们深感欣慰,反复的叮咛融入今晚银月的清辉,植根在我们的心田,“你们不要怕吃苦,要学好文化,练好本领,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通话结束后,我静静地来到阳台,久久凝望着这光耀千古的明月,不禁思绪万千!“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谁轻转玉盘?从东海之滨的家乡缓缓升起,让月华洒满人间;是谁使出了“洪荒之力”?让漂泊的游子按期回家,团聚于父母的身边;是谁撩拨了思念的情愫?融入轻柔的风里,融入温情的月光里,浅唱低吟苏子瞻的“阴晴圆缺”,让远隔千里的亲情咫尺天涯!

听,对面楼上轻轻地飘来了深情而悠扬的口琴声,慢慢地整个宿舍楼响起了应节的歌声: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妈妈你不要牵挂/孩儿我已经长大/站岗执勤是保卫国家/风吹雨打都不怕……军营是咱温暖的家!

(作者系武警警官学院学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