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改革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欧阳浩 周 远责任编辑:柳晨
2018-03-09 18:11

自觉——

改革需要“打起背包就出发”精神

作为连任的军队人大代表,原第54集团军某团政治处副主任宋善玉去年和今年参会的出发地已经发生了变化:去年是中原某地,今年是塞外某处,两者相距甚远。参会途中,望着窗外有些陌生的景色,宋善玉眼前浮现出改革时的一幕幕。

去年,在军队“脖子以下”改革中,宋善玉所在部队完成整编任务后不久,就接到了移防命令。尽管消息比较突然,但是官兵们发扬任务重于生命、使命高于一切的精神,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整建制移防部署。

类似这样的考验,发生在大江南北座座营盘。军队代表委员表示,随着军队“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进,面对现实抉择,每名官兵都必须用行动交出答卷,必须把前途命运融入强军兴军的历史潮流,做到进退走留听组织的,干好工作看我的,用实际行动和优良作风落实改革。

“落实改革,从将军到士兵都要有‘打起背包就出发’的精神。”来自军委机关的代表感慨地说,当年,毛主席命令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二话不说欣然赴命,随员不超过10人、时间不超过10天。如今,“脖子以下”改革开启,许多部队移防部署,说走就走;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就出发。

落实改革,就要有把改革调整期当成“备战黄金期”的紧迫感。一名来自海军的代表介绍,他在调研时与官兵谈心聊天,听到最多的是如何争分夺秒抓训练,切实提升备战打仗能力。

落实改革,还要有能力升级的紧迫感。军队人大代表王方所在的通信团由军区转隶战区,一字之差,但保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挑战面前,大家积极学习联合作战常识、背记新的电话号码、锤炼联通各军种部队的能力,官兵们说,只要是战斗力建设需要,再当一次“新兵”又何妨!

如今,通过学习提高、能力扩容、本事升级,一大批懂联合、精装备、善指挥的新型军事人才不断涌现,人民军队能打胜仗的能力素质显著增强,开新图强的生动局面已经开启。

自奋——

时刻不忘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观海亭中凭阑坐,满眼波光满眼帆。如今,在改革强军的滚滚浪潮中,随处可见千帆竞发的喜人图景,但许多军队代表委员都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面前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

第82集团军副军长李明代表的观点很鲜明:改革改出了好的体制编制,部队要加紧进行深化落实,探索出配套的运行机制。

诚如斯言。这次“脖子以下”改革中,陆军集团军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规模上从18个压减为13个;由“军师团营”改为“军旅营”体制,指挥层级减少,指挥跨度增大;军旅两级机关编制按照适应作战指挥、突出精干高效设置,员额普遍大幅压减……这些都对集团军部队的日常管理方式、战备训练模式提出了全新考验。

这些变化引发了许多代表的共鸣,而他们也正积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应对前进中的挑战:抓紧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摒弃以往大包大揽的保姆式管理方式,注重发挥各个层级作用,树立“能级管理”理念,一级抓一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为军旅指挥机关做“减法”,让其更加专注于长远谋划和研究打仗,聚力攻关作战能力建设重难点问题,从而让新编制体制顺畅高效运行……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军队代表委员谈到,习近平主席在今年新年贺词中强调,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经过近几年来的改革强军实践,大家的认识越发深刻:改革从来就不是一曲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一条笔直平坦的通衢大道,尽管我们已经啃下了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涉过了很多“险滩”,但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去闯。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展望十九大报告中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擘画的美好蓝图,军队代表委员无不紧迫地认识到,当前,从机制的二次创新,到联合作战能力的形成,再到“三步走”战略安排的实现,每一项都关乎改革成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是强军的动力,也是强军的出路。一支军队,只有勇于变革,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军队代表委员们坚信,只要我们秉持敢为人先的志气、迎难而上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瞄着改革目标大胆创新、不懈奋斗,人民军队一定能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实现新的跨越、迈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