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中国军队急需拓展哪些作战能力?
权威专著《双重任务——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引出的战略话题
■苏煜尧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近年来,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进展新成就一直是参加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一直高度关注这一话题,中国军网等军队权威媒体的报道几乎每天都涉及到这个话题。
世界一流的军队必须有世界一流的作战力量。那么,中国军队急需加强哪些军事力量建设呢?不少网友纷纷打听。这里,我们就通过《双重任务——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与你共同分享一下这个战略话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向世界性大国转变进程的加快,国家战略利益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过去的国家利益强调的是领土、领空、领海,现在正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和海外扩展和延伸。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的发展,使我们的国家安全利益逐渐走出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不断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扩展和延伸。海洋安全、太空安全、电磁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我军的军事力量体系是在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和打大规模地面战争背景下形成的,整体上仍属于陆战型、国土防御型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所形成的军事功能不仅难以完全满足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要求,与我国国家安全需求和战略利益拓展的要求也有相当差距。为了适应国家安全需求和战略利益拓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在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在进一步加强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相关军事力量建设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国家战略利益拓展所需要的新型军事力量建设,拓展以下军事能力。
一是加快发展远海作战力量,进一步拓展远海防卫作战能力。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和资源后盾。从生物资源看,海洋生长着25万多种生物,总重量超过了陆地生物量10倍。从矿物资源看,全世界石油可采储量仅近海海底就达到2500亿吨,相当于陆地储量的3倍。从化学资源看,海水中几乎含有所有陆地已发现的元素。全部海洋矿物、生物、化学等资源可供人类使用数千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具有丰富的资源,其中鱼类就有3000多种,石油储量为420亿吨,“可燃冰”的储量十分巨大,仅南海区域探测到的一条“可燃冰”带的能量总量就相当于全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进入21世纪,人类对资源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大,资源供需矛盾和资源争夺空前加剧。同时,海洋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命脉,我国有30余条远洋运输航线通达15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港口,外贸对海洋运输依赖度为70%左右,2008年,中国对欧盟贸易总额已达到2311亿美元,相互成为最大贸易伙伴。每年,中国对欧洲进出口货物的60%经过马六甲海峡运输。2008年,中国进口石油超2亿吨,其中原油进口1.7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进口石油的90%由海上输入,进口原油80%经马六甲海峡运输。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前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高达60%。随着石油进口量的不断上升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对海上战略通道的依存度也日益增强。随着我国的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经济利益在迅速扩展,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能源、市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2008年,我国的境外分支企业超过6000多家,对外贸易约占经济总量的70%,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超过500亿元,遍及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55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其中对非洲直接投资54.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9.8%,图2-4战略通道——马六甲海峡是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2008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21.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5%,约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3.9%。2013年,我国海外直接投资107804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直接投资913.66亿人民币。有1.53万家投资者,在境外建立了2.54万家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184个国家。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海外侨民、海外财产的保护也日益成为我国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绑架、扣押、诈骗、车祸、火灾、恐怖袭击、劳务纠纷等越来越多地和中国人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根据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战略通道、保卫海外资产等的实际需要,加快发展以航母为核心的大型海上作战编队建设,尽快形成与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相适应的远海防卫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通道安全、海外市场安全、海外资产和海外人员安全等事关国家发展的安全提供可靠的能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