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沸腾迎接新中国诞生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涛责任编辑:杨帆
2018-04-09 10:02
1949年,第一野战军官兵西征路上讨论国旗图样
热血沸腾迎接新中国诞生

    第一野战军在进军大西北途中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资料图片 

1949年夏,全国解放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残敌,向华南、西南和西北展开大进军。

国民党反动统治已是风中残烛,摇摇欲坠,但仍不甘心失败。在国共角逐孰胜孰败完全明朗的情况下,蒋介石企图力保西北,盘踞西南,争取时间,卷土重来。

然而,失败已成定局,谁也挽救不了国民党败走大陆的命运。在西北战场上,彭德怀指挥第一野战军于8月26日解放兰州,随后挥师向河西走廊进军。9月21日,第2兵团第6军抵达甘肃重镇武威。

就在同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出席了会议。代表们济济一堂,共商建国大计,讨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确定了国号、国都、纪年、国歌、国徽和国旗等事宜。

早在这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于7月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上刊登了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国旗初选委员会将征集到的3012幅图案选出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分组讨论后,又从中筛选出3幅,交由毛泽东主持各界人士最后选定,同时还发给全国各地前线部队征求意见。

时任第6军参谋长的陈海涵对此事印象极其深刻。这位从闽西山区一路冲杀出来的开国少将,在许多年后深情地回忆道:“当时,战斗生活非常艰苦,部队吃饭睡觉都在战壕里。彭总对这项工作很重视,指示我们利用战斗空隙进行讨论。我们就在阵地上、堑壕里,在枪炮声中,让指战员们讨论这三款国旗图样。”

3幅图案均为红底,象征着无数烈士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第一幅左上方是一颗大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间三道横杠,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长江、珠江。第二幅是上海人曾联松设计的复字第32号图案,就是现在的国旗——五星红旗的雏形,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只是在大星中多了铁锤和镰刀的标志。第三幅是5颗黄星围绕着铁锤镰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