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营的“制胜密码”该从哪里破解?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肖宁 苏崇琦 胡春华责任编辑:杨帆
2018-04-20 03:07

官兵心声

战法从实战中“打”出来

■某合成三营营长 李红奇

合成营从编制上合起来了,思维思路到底合没合?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一到实战练兵,“小机关”转不顺、好参谋用不好等种种问题就暴露出来。我心生焦虑,在重新思考合成营到底怎么运作才合拍。

大家都听过“胡服骑射”的故事。回到我们合成营实际来看,组建仅仅是“着胡服”,是改革的第一步,素质基础上的训法战法探索才是“习骑射”,才是战斗力的关键。

指挥机构不流畅,战场必定“一锅粥”。形成招法首先要研究战法。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紧紧扭住“教案编写、教学内容、组训方法、解决问题、掌控进度、评估分析、复训补训”七个环节,主动对接打仗要求设计平时训练,一步一动搞清方法步骤,一招一式研究合成战法。

此次演习回来,我们召开“诸葛亮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演习中存在的指挥协调矛盾冲突,采取复盘总结、模拟摆练的方式破解问题;全营各级指挥员以上率下掀起头脑风暴、集智攻关,打破系统壁垒,弥合兵种“缝隙”。

反观自身,我常常给自己贴上“固化标签”,认为“兵种出身从一而终”,只讲单一专业,只熟悉某个领域,谈转岗感到畏难,讲合成心中没底,对一专多能、一岗多责打怵发蒙。

现代战争的多样性表明,昔日的“李云龙”已经无法指挥今天的战争,昨天的“许三多”也难以称雄今天的疆场。战争形态变了、作战方式变了,我们的战争思维和作战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破旧立新,磨合到位,才能让合成营战斗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合成化素养”是门大功课

■某合成三营参谋 袁 启

这次演习,作为首席参谋的我,触动太大了。指挥控制不到位、协调计划不周密、组织协同不顺畅,都同我这个首席参谋有关。

回忆起演习中出现的“糗事”,自己坐立不安、如芒在背。首席参谋,既要考虑火力怎么用、兵力怎么分、障碍怎么破,还要思考作战文书如何拟、指挥控制如何通、作战会议怎么开,在战场上的作用举足轻重。虽说演习前做了准备,但时间紧不够用、头绪多乱如麻、能力弱不适应,自己如同被放在火上烤一样。

第一次带领几个参谋一起制定作战方案时,步兵、坦克、榴炮、工兵、防化、电抗、侦察等十多个专业,一看头就大了。这么多装备、专业光熟悉一遍就不容易,更不用说运用自如了。

合成营建设刚刚起步,兵种多,专业杂,分工精细,对组训模式也是不小的挑战,且大多无现成教材可循。以往参谋的“五通”“六会”业务,在合成营看来只能算是基本功,早已不能满足未来作战需求。

新的编制体制,需要合成营参谋必须具备合成化思维、合成化能力。标图训练、组网训练、兵种技能训练等都要逐个展开,战场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练什么,能力素质缺什么我们就要补什么。

合成营,“合”不是一蹴而就,“成”也非一日之功。无论是作战还是平时,无论是战术行动,还是单装操作,都需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对抗激烈的战场上临危不乱。

“神聚”是“形合”的灵魂

■某合成旅参谋长 樊济时

新编制体制下的合成营,实现了力量结构、人员编成、装备编配、要素编组的重塑与跨越。但合成营编成并非简单的“垒积木”,也不可能“一合就成”。如果还停留在旧思维、旧模式上,合成营非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反而会因为“家当”多反应慢,掣肘战斗力的提升。

合成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中军帐”,战斗指挥不再是营指挥员的“独角戏”。但有了“智囊团”并不代表就能如臂使指。现在,组织合成营演习,常见营长手忙脚乱,表面上看,是因为合成营兵种力量多、组织战斗过程繁杂。究其深层原因,是营指挥机构“指挥员+参谋”编组模式还没有磨合到位,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合成营指挥所是整个作战指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作战效能的发挥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一块板子。营长的作用举足轻重,参谋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作为合成营指挥员的“外脑”和“智囊”,参谋在遂行任务、组织战斗过程中,为营指挥员提供决策建议、传达命令指示、负责专项指挥协调,能够有效解决指挥效率低、控制能力弱等“瓶颈”难题,使情报搜集、态势研判、计划拟制、火力协调、综合保障等更加精准高效。

“神聚”才能“形合”。营指挥机构顺畅了,才能打破兵种壁垒,做到从“一指禅”到攥指成拳,从“垒积木”到血融脉通,完成战斗力生成由“加法”到“乘法”的升级转换,才能使各兵种分队形联神聚、融为一体,发挥1+1>2 的体系作战效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