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七周年 汶川在崛起

来源:中国日报网作者:周铭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5-08 16:27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灾难就是最现实的考验,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七年,然而灾区人民的生活依旧在继续,同时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天灾无情然而人民无惧,昔日满目疮痍的汶川如今已生机勃发,脱胎换骨,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是它的全体公民,奥尔丁顿说。地震是国家的不幸、人类的不幸。然而人民国家有生民立命之任,人民军队有解民于倒悬之责,人类有患难与共的良知。俄新社社评称: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数十亿元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摧垮。因此不论物质世界损失多重,重要的是人民还在,精神还在。用民族精神凝聚起来的中华民族,具有一种大爱无疆、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地震灾害压不垮汶川人民,更压不垮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一个更加秀美的汶川正在重新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震后七年来,在党和国家的统筹领导下,四川省生产总值四年翻一番,突破2万亿元;地方公共财政三年翻一番,突破2000亿元。四川把产业重建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基石,产业恢复与优化结构、转变发展相结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强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经历了巨灾的汶川也在迈向更加现代化更加发展的道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建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也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增强后劲的过程。如今的地震灾区,城乡布局优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实现整体性跨越,经济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震前水平。比如曾经的被山体滑坡、泥石流吞噬满目疮痍的汶川县映秀镇,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建筑群依山傍水、气势恢弘;青山绿水争相辉映,犹如一幅幅美丽山水画。当灾区的人们再次回望,记忆里眼之所及,是灾难过后的阳光。

痛苦的历史不是让我们沉沦,而是化作润物的春泥,再次滋养怒放的生命。人类发展的脚步从不因困难而止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一次次地跌倒,却能一次次地爬起重新出发。在汶川地震七周年的今天,汶川已在崛起。汶川地震后的这种用爱与坚韧铸成的长城,这种“汶川精神”迸发出伟大的“中国力量”,正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