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其实就藏在这两个字中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马嘉隆责任编辑:袁帆
2018-06-28 16:53

蔡晨华在一大会址纪念馆中讲解。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父母得知他在一大纪念馆作义务讲解,想去看看他。他坚持不告诉父母自己去作讲解的日期、场次,他的父母无奈之下只能期望和他来一场“邂逅”。

那天,蔡晨华像往常一样在认真地讲解,行至中途,他在人群中发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他的父母。视线一触既离,他顿了顿,又按平日的节奏继续他的讲解。待讲解结束时,他的父母已悄然离去,期间,双方没有过一次语言交流,甚至眼神的交互也寥寥无几。蔡晨华在两场讲解的间隙中,给妈妈打了个电话。他的妈妈对这半场的讲解只有一句评语:“这是我听你说话最好的一次。”

那时,蔡晨华已在一大会址纪念馆义务讲解了1年零1个月,那个曾经父母印象中沉默寡言的大男孩,已悄然间成长为那个在党的诞生地面对中外游客侃侃而谈的“红肩章”讲解员。成长,自非朝夕之功,不过,父母脑海中对他的印象,却还停留在他刚入伍的日子。其实,蔡晨华的家,距离一大会址纪念馆不过4公里。这4公里,却是他这4年来最遥不可及的距离。家离驻地很近,“常回家看看”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每月许多次外出讲解的“自由”,更是给回家创造了条件。

蔡晨华不回家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合适”。传播党史的人,心中的准绳自然立得更严、更高。就像那张一大会址纪念馆专门为辛劳的武警战士们在休息室中准备的躺椅一样,躺椅上,永远空无一人,这是“红肩章”讲解员们的一条不成文的铁律。“如果我们军人都躺着,其他人会怎么看?”

遵守党性纪律,不分人前人后。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更要严守心中的底线。严谨、低调、安分守己、恪守规矩,这是1000余场党史的宣讲给蔡晨华带来的成长感悟。而他向8万余位观众传递的,则是党史中蕴藏的自信,一种在今昔对比后油然而生的强烈自信。

蔡晨华从小就对历史很感兴趣,为汉唐雄风而振奋。不过,他不太喜欢近代史,因为晚清以降的历史过于屈辱,让人读起来很难受。中共一大的召开,正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走向全中国,中华复兴的巨轮从这里起航。

从只有50多名党员,到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从军阀割据、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展至今天的新时代。两条历史脉络,紧紧缠绕、密不可分。从筚路蓝缕,到阔步征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前行的动力。党史的吸引力,正是让每个人切身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蓝图就在脚下。那栋朴实的石库门建筑,与外滩的霓虹交相辉映,且光芒更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